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整理2篇)

来源: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范文篇1

预算部门是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容制度对于组织机构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促进组织机构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对于组织机构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目的主要是:一是,保证组织机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二是,减轻组织结构中财政预算部门的工作压力。因此,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有利于提高财政预算部门的工作效率,促进组织机构的良性发展。

1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也需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完善的财务部门内控制度既保证了财务部门信息的客观真实性,又提高了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一项措施。由此,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对于组织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内控意识薄弱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单位都加强了自身的财务管理。目前,我国组织机构大多仍存在财务内控意识薄弱的问题,这影响了组织结构财务管理的有效进行。很多组织机构的财务部门领导以及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的重要性缺乏了解,对财务部门的体系结构的认识也非常模糊,他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部门的事业发展上,轻视了内部发展,这严重影响了组织机构的整体工作效率,易导致组织机构财务信息不真实的问题。内控制度是预算部门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预算部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总之,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对组织机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2内控机制不健全

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执行依据就是内部各项管理机制[1]。健全的内控能够机制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当前,我国很多组织机构都都没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很多组织机构的领导缺乏对内控机制的了解,对其重要性更是缺乏认识,以及组织机构内部人员组成结构不合理,时常出现人员的缺位等现象,这更影响了我国很多组织机构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完善度。

2.3岗位分工不合理

由于我国很多组织机构的预算部门大多编制名额有限,因此,预算部门的岗位人员非常紧缺,很多组织结构的预算部门一岗多位,一人多职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预算部门的工作压力,降低了预算部门的工作效率,影响了组织机构的正常作业。

2.4内控制度不完善

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针对企业,但其基本理念、原则、方法也同样适用于预算部门[2]。目前,我国很多组织机构的预算部门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大多是以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凭经验或者部门惯例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措施

3.1强化内控意识

内控意识是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前提条件,组织机构应该强化预算部门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增强员工对内控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切实提高内控意识。

组织结构的管理者在预算部门具有导向作用,他们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预算部门工作人员对内控制度的态度,因此,领导者应提高财务管理的内控,增强自身的管理水平,在部门发挥明确的导向作用,引导部门工作人员增强对内控制度的认识,遵循组织的规章制度,做好财务监管工作。

3.2严格遵循内控制度原则

合法性与合理性。指组织机构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并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内控制度。

针对性。指组织机构应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针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定有效的内控制度。

贯彻性。指组织机构一旦确定了内控制度,就必须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不可朝令夕改,保持工作的连贯性与严肃性。

适应性。指财务内部控制应根据部门的发展及变化及时更新、调整和补充合理的内控制度,使企业更好更高效的发展[3]。

3.3完善内控制度

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应该与时俱进,根据部门实际发展状况,以及整个社会客条件,适时调整制度,不断完善制度,从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组织机构应该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定期或者不定的对部门内控制度进行效能检验,以及时发现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完善,从而确保预算部门内控制度充分发展[4]。在发现预算部门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时,组织机构应充分发挥预算部门内控制度的价值和作用,从而保证组织机构的良性发展。

3.4实现岗位的合理分工

针对目前很多组织机构出现岗位分工不合理,一人多职、一岗多位等现象,组织机构应对预算部门互补相容的职务进行职务分离,根据按职位的不同,安排合适的工作人员,从而实现人员的合理分工,人尽其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组织机构的良性发展。

3.5提高内控人员的整体素质

人力资源是组织机构的重要资源,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主要是由人去执行,内控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能否有效地实施,因此,组织机构的领导者应切实做好内控人员的选用和培养。内控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而且熟悉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组织机构的内部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应加强对内控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为他们注入新观念,从而提高内控人员的整体素质,更好的管理财务部门的内部制度。

4结语

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组织机构能否健康、持续的发展。组织机构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调整、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保证内控制度能够规范运行,进而实现组织机构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湘凌.关于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2(2):227.

[2]易凡炀.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思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3):142.

[3]王保亭.浅议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思考[J].商,2012(8):72.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范文篇2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新思路

一、前言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单位为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以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规定为根据,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和业务管理的特点及要求而制定的制度、措施和办法。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主要包含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定额管理制度、稽核稽查审计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内容。

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是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如今天津市企业的财务行为复杂多样,头绪众多,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掌舵,企业的发展将偏离预定的良性发展轨道,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当今天津市企业解决发展中问题的重中之重。

二、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财务信息缺少统一性和真实性

由于天津市企业一般由众多项目公司、项目部等组成,而这些下属分支机构缺少一个统一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导致财务信息缺少统一性和可比性,管理层无法从这些财务信息中得到有用的决策依据。在缺少可靠财务信息的条件下,企业没有对业务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研究,导致项目的拍板缺少科学性和合理性,容易导致企业对业务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缺少预判,加大了业务控制的难度。

(二)管理层与财务人员职责缺位

部分天津市重工业企业管理层对内部会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内部会计管理观念淡薄。不仅企业管理层缺少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将财务大权完全放置于财务部门手中,缺少对财务信息的把握,容易出现决策失误等行为;而且部分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企业责任感较弱,做事敷衍、拖沓,在财务报表的制作上不够用心,准确性和科学性大打折扣,无法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长此以往,内部会计管理必然出现问题。

(三)缺乏对财会人员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机制

现阶段天津市企业普遍存在忽视对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的现象。企业经营者缺少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不重视对财会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按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建立起绩效考评制度,对于工作表现良好的没有给予应有的奖励,对于工作不认真、不负责的财会人员没有给予应有的处罚,造成财务部门整体工作积极性不高,员工缺乏工作热情。部分企业单位存在裙带关系,管理者以其亲属担任单位的财会人员,导致拥有专业技能和良好操作熟练度的财会人员的缺少,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必然无法真正得到实践。

(四)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和监督不规范

仅仅只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而没有很好的实施,也是没有用的。只有切实按照制度办事,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发挥监督职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审计,提高企业资金运行效率,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如果纸上谈兵,不能严格按制度办事,那么将会给擅自挪用资金、偷税漏税、贪污等违法犯罪行为留出空间,导致企业资金的流失,影响企业的正常健康发展。

三、建立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新思路

(一)完善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体系需要明确单位管理者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明确总会计师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决定会计机构的设置,明确会计机构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明确会计机构与其他职能机构的分工与关系。良好的内部会计体系也是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保障,企业只有健全内部组织结构,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够真正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二)完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企业经营者应重视财会员工队伍的素质培养,提高财会职工专业素质,强化财会职工职业道德意识,培养财会职工内部控制的意识和责任感,努力引导财会人员找到个人价值与公司价值的结合点,建立和执行人力资源政策,引进把内部会计控制度设立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思路和方法。

(三)完善定额管理制度

定额管理即预算管理是企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法。企业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执行和差异分析,建立、健全企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算的职能。财务管理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可以积极参与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当然这需要经营者对财务管理的支持,采取能不断调整的滚动式预算或全面动态预算制度,为管理者提供详尽的资料,使预算能更多地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使预算更接近于连续进行的计划过程。

(四)完善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和稽查审计制度

实践表明,在企业单位稽查审计工作采用专项稽查审计调查与稽查审计相互补充,能够更好地发挥稽查审计监督的作用。稽查审计离不开专项稽查审计调查,通过专项稽查审计调查能够取得更为广泛的数据和证据;专项稽查审计调查也离不开稽查审计,对调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必须按照法律程序通过稽查才能更深入地查处。由真实、合法稽查审计向真实、合法、效益稽查审计兼顾并突出效益稽查审计转变;由查处违法违纪问题为主向查处问题与为宏观服务相结合转变。

(五)完善成本核算制度

许多天津市重工业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一味片面地强调降低成本,而没有考虑到重工业产品的竞争能力,没有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没有将成本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其实,重工业企业要生存的关键在于生产的产品是否受市场的欢迎。因此企业在控制成本时必须重视产品质量的提高,绝不能片面地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质量,否则,企业的形象将因为产品质量和信誉问题受到影响,导致企业业绩下滑或者倒闭。除此之外,由于重工业行业的特殊性,安全第一无可争议。所以,天津市企业单位想要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延伸到重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业务的发展态势分析、产品质量的提高上。

四、结语

总而言之,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当今天津市企业解决发展中问题的重中之重,能使企业及时地规避风险、准确的抓住市场机遇、对市场调节做出最快速的反应,并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增长,因此只有完善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完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完善定额管理制度、完善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和稽查审计制度、完善成本核算制度等才能最终使天津市企业以较强的竞争态势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帆.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0(23).

[2]蔡雪琴.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J].时代金融,2009(12).

[3]张德森.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若干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

[4]刘淑红.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J].知识经济,2008(07).

[5]赵玉红.浅议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08(03).

[6]张佳昕.建立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之管见[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08).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