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科学专业知识范例(3篇)

来源:

体育运动科学专业知识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适应我国东北地区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拟培养出适合我国东北的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促进东北地区社会体育的发展。

1研究方法与对象

(1)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

(2)研究对象。是主要以吉林省的长春地区、吉林地区、白城地区为研究对象。

2结果与分析

2.1东北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吉林省的各主要地区进行实际调查,各高校专业办学规模有了迅速的发展,虽然办学规模达到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体系,适应我国东北地区体育发展需要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2.2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内容的总体框架

(1)教育内容的构成。根据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本专业的教育内容包括普通教育、综合教育和专业教育三部分。由本专业的教育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包括普通教育知识体系、综合教育知识体系和专业教育知识体系。(2)学分、学时修读要求。建议本专业学士学位的修读总学分原则上位160-180学分。教育内容的学分比例见学分分配比例表,各类课程内容学时为2560-2880学时(可按16-18学时/学分计算,本规范以16学时/学分计算)。

2.3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

(1)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的框架。本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由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构成。基础知识包括体育科学基础知识、社会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主要由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管理和体育社会工作等知识构成;专业实践由社会调查、专业实践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构成。

(2)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的基本内容。根据东北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本规范对专业教育内容知识体系中的不同知识领域做出相应的界定教育内容的设计如下:①基础知识: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技能、相关学科。②专业知识: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等。③专业实践:社会体育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践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2.4专业教育内容的课程体系

按照本专业的知识(技能)领域要求,东北地区根据地区特色构建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

(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属于必修课程,是专业教育内容的基础知识,为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及知识单元概括:课程名称:体育学概论、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体能训练、社会体育基本运动项目。

基本要求:社会体育专业基础课程应按照上述内容设置。社会体育基本运动项目应在健身类基本运动项目和球类运动项目中各选一项,每个项目课程建议2个学分。

(2)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重点突出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是专业教育内容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应用操作能力。

专业方向课程及知识单元:专业方向课程(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79页)属于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偏重于社会体育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的涉及领域比较广泛,考虑到东北地区不同地区存在的较大差异性,以及社会体育发展状况的不平衡。本规范设置健身与娱乐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三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建议修读学分为25-30。

专业方向课程及知识单元基本要求:在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培养方向规格的要求,以某一方向课程为主进行设置,也可以适当兼顾其他方向课程,形成本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主要突出与本专业相关联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专业必修课程内容的拓展与补充,使学生具备较宽的适应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专业选修课程分为限制性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建议修读学分:35-45,限制性选修课程约20学分,任意选修课程约25学分。

(4)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

社会调查:在第一学期安排不少于1周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深入实地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了解社会体育发展情况、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状况、街道或社区体育开展情况、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作机制与市场发展前景。完成一份社会调查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在第二学年安排不少于2周的专业见习。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体育企事业单位的机会,了解社会体育所涉及的各类工作岗位的情况。见习期间记录见习日志,完成一份见习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专业实践设计:在第三学期安排不少于2周的专业实践设计。专业实践设计包括健身技术指导、体育营销与管理策划、全民健身活动推广、体育中介服务等内容。主要的目的是为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应用机会,为专业实习奠定基础。建议学生结合专业学习的方向,最少选择一项内容,设计一份完整的策划书和计划书,通过一定的实践,最终形成一份为专业实践设计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专业实习:在第四学期安排不少于10周的专业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地安排专业实习岗位,实习岗位主要是管理岗位、技术指导岗位、销售岗位等。实习期间记录实习日志,完成一份实习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毕业论文:在第四学年安排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根据学生的选题配备指导老师,并通过论文答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3结论

随着东北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健全和完善,社会体育的生活化主要体现在公益性和社区、单位福利型持续发展、准经营型大幅度增长、商业经营型逐步发展。因此,在此现状下,在高校建立一套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来培养符合东北地区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促进东北地区社会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体育运动科学专业知识范文篇2

关键词:奥林匹克;教育;人文精神;体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0)06-0094-04

AStudyontheOlympicsHumanitiesEducationonSportsColleges

andUniversitiesinOurCountry

WANGRuiping1,DONGBin1,SHILei2,ZHANGLiru3

(1.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2.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ShijiazhuangUniversityofEconomics,Shijiazhuang050031,HebeiChina;

3.ZhangjiakouEducationalCollege,Zhangjiakou075000,HebeiChina)

Abstract:OlympichumanitieseducationisanintegralpartoftheOlympicmovement.ThisarticleconductsasurveyoneightChina'ssportcollegesanduniversitiestoreviewtheOlympichumanityeducation.Indecades,duetotheneglectofhumanityeducationforathletes,thesporthighereducationandthedevelopmentofsporteliteshavebeenrestricted.China’ssporteducationislaggingbehindcomparedwiththeeducationadvancedcountries.Therefore,itisnecessaryandbeneficialtoresearchthefunction,approachesandeffectofOlympichumanityeducationtoChina’ssporthighereducation.Theresultsfindthatthegeneralsituationissoundbut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Thepaperthenputsforwardsomesolutions

Keywords:Olympic;education;humanityspirit;sportmajor

在《奥林匹克》中明确指出,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就是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影响着从事竞技运动的各国选手,激励他们努力向前。

奥林匹克运动集体育、文化与教育于一体,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肩负着弘扬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职责和义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和作为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未来的师者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认识和文化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

我们现在的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方式能否肩负起这种职责,有没有能力将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光大值得我们去研究。为此针对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开展奥林匹克人文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希望通过研究对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奥林匹克人文教育有着推动作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开展奥林匹克人文教育的状况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涉及教师和学生对于进行奥林匹克人文教育的态度和获得奥林匹克人文知识的传播途径等内容。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奥林匹克运动、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体育学等方面的专著和文献,掌握了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并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阅读了近10年的国内相关研究的论文,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2.2访谈法

针对于我国体育院系中奥林匹克人文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相关专家的走访调查,掌握了相关的信息,为研究方案的制定和问卷内容的确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3问卷调查法

根据社会学问卷制定的原理和方法,笔者设计了学生和教师的《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奥林匹克人文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并请有关专家审核评定问卷的内容体系和指标的内容。参与评定的专家有30名,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18名。问卷的效度等级为非常适合、较适合、适合、不适合。100%的专家认为较适合,说明此问卷可以作为研究问卷进行使用。

调查对象:以我国部分体育院系的体育专业大学生

投稿日期:2010-03-09

作者简介:王瑞平,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管理学。(1500人)和体育专业教师(200人)为调查对象,从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间进行了一年多的问卷调查。学生年龄在17-26岁,男生占60%。教师年龄在32-56岁,男教师占75%。具体院系有: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首都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大学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共计8所体育专业院校。

学生问卷发放了1500份,收回了1485份,收回率为99%,有效问卷1475份,有效率为98.3%。教师问卷发放了200份,收回了185份,收回率为92.5%。其中有效问卷183份,有效率为91.5%。采用折半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了检验:利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求得信度系数为0.71,采用积差相关法得到问卷效度系数为0.87,显著性水平P

1.2.4问卷调查内容

个人资料:学生包括年龄、性别、学校、专业。教师包括年龄、性别、单位、职称、职务等信息。

奥林匹克人文教育的相关内容:针对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我国高等学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待奥林匹克人文教育的态度和获得奥林匹克人文知识的传播途径两层面。针对于教师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师对待奥林匹克人文教育的态度、掌握奥林匹克人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和获得奥林匹克人文知识的传播途径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1.2.5数理统计法对调查问卷中所涉及到的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社会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奥林匹克人文教育现状调查

2.1.1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对待奥林匹克人文教育的态度

因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使我国体育专业学生更能近距离感受奥运会的热潮,国内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对待奥林匹克人文教育的态度就成为我们关心的问题。由表1可见,有多数占60.1%的学生接受过奥林匹克教育,但39.9%的学生没有接受过奥林匹克教育也是一个较大的数字。说明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不能利用我们专业的特色对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宣传奥林匹克精神,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人文价值认识。

表1关于奥林匹克教育、奥林匹克人文知识及个人人文素养的调查结果

经常接受奥林匹克教育吗?是人数百分比否人数百分比经常接触奥林匹克人文知识吗?是人数百分比否人数百分比对个人人文素养的满意度吗?是人数百分比否人数百分比886

60.1589

39.9805

54.6670

45.4304

20.61171

79.4

另有,54.6%刚刚超过半数的体育专业大学生经常接触到奥林匹克人文知识,而有接近半数的大学生不能经常接触奥林匹克人文知识。这可能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关。但是不管怎样,作为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对奥林匹克文化的关注不足总是一个遗憾。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极少数学生(占20.6%)对个人的人文素养水平感到满意,但绝大多数(79.4%)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对个人的人文素养不满意,这也说明这部分学生有待对其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表2关于奥林匹克人文教育的意义的调查结果

你认为奥林匹克人文教育重要吗?重要人数/人

百分比/%

一般人数/人

百分比/%

无所谓人数/人

百分比/%1094

74.2300

20.3581

5.5

通过调查发现,认为进行奥林匹克人文教育是重要的有1094名学生,占调查人数的74.2%,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对奥林匹克人文知识的了解的状态。300名(占20.35%)体育专业的学生认为进行奥林匹克人文教育一般,还有5.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这也反映出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奥林匹克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还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就是竞技运动,只要你跑得快、跳得高和远、掷得远就行,他们没有认识到运动技术背后的文化,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育存在缺失。

2.1.2掌握奥林匹克人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借助对北京2008年召开奥运会的前期宣传和各类人员的选用,在高校中关于奥运活动的宣传增多,同时在家门口的体育盛会受到体育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关注,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能够了解与正确回答奥林匹克运动相关的知识,但是对于奥林匹克更深层次的人文精神以及连带关系的了解则不尽如人意(表3-表5)。

表3体育专业学生了解奥林匹克运动人文知识的动机

动机

娱乐消遣提高素养培养兴趣增加见识了解体育文化提高志愿者素质人数/人

237252242290317137百分比/%

16.1

17.1

16.419.6

21.5

9.3

表3可以看出,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了解奥林匹克运动人文知识的动机源于了解体育文化,其次增加见识,其他居中。也说明了在奥运热潮中作为交流的话题,为了能够更好地与人沟通而促进了体育专业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奥林匹克人文知识的深层动机。表4是体育专业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普及知识的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的回答正确率为最高。其次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回答。由此可以看出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为我们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奥运知识补修。

表4体育专业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普及知识的了解程度

项目奥运会的

召开周期奥林匹克运动

的创始人奥林匹克

运动的格言奥林匹克

运动的精神奥运会五环旗

的颜色正确人数/人

正确率/%

1379

93.5

1272

86.31471

99.71115

75.6

1037

70.3内容北京奥运会是第几届北京奥委会主席是谁北京奥运的三大理念北京奥运的分会场北京奥运的

主旨口号正确人数/人

正确率/%1329

90.11125

76.31406

95.31027

69.61190

80.7图1体育专业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人文精神的了解程度统计表

图1显示的是在我们调查的1475名体育专业大学生中有31.6%的学生能够较准确的解释奥林匹克人文精神的内涵,但是大部分的学生还说不清楚,少数人对此不了解。说明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知识方面,急需加强。不仅仅是作为知识点的掌握,更是为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运动中来。

表5体育专业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连带关系的了解(%)

内容

奥运与经济奥运与政治奥运与科技奥运与人文奥运与教育百分比/%

21

24.9

16.4

19.6

18.1

从表5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对奥运会与政治、奥运会与经济的关系了解的较深入一些。目前我国的举国竞技体育体制已经深入人心,利用奥运强国提高国家的地位,这也是多年来的奋斗目标。奥运会的主办国,通过奥运带动经济这也有运作成功的案例可循,利用奥运的附属品创造经济价值。当今经济物欲的暴涨刺激着大学生,大学生对奥运会与经济的关系有着深刻地认识,仅次于奥运会与政治的关系。然而对于奥运会与人文、教育和科技的认识较为缺乏、不全面。

科技在体育中的作用十分明显。除了运动场馆的设备先进之外,就连运动员用的服装、器材也有着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支撑。同时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对科技的发展有推动作用,而科技的发展、进步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也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现代奥运会较量的不仅仅是运动水平,同时也是科技水平的较量。调查表明,体育专业学生在此方面的认识还不够。

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主要内容,体育专业的学生对它的认识较低。这主要是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和精髓还不十分清楚。对于参加奥运会运动员的背景和作为宣传、弘扬的主力军都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同时通过自身的行为教育着、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意义深远。

2.1.3体育专业大学生获得奥林匹克人文知识的传播途径

接受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新资讯,这与我们周围众多的传播媒介和载体分不开。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如何从各种知识载体上获取更多的信息是我们所关注的(表6)。

调查结果显示,说明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多数利用电视和报刊杂志来获取奥林匹克人文知识的。教师作为体育专业大学生获取奥林匹克运动知识的载体而据第三位,说明教师在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上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今网络发达的情况下,利用互联网获取奥林匹克知识的较低;其次是广播、书籍阅读和其他途径的利用率就较低。说明目前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奥林匹克运动知识的获取还主要依赖于电视、报刊等作为主要传播媒体,而作为教师奥林匹克运动的传播着的利用度需要进一步开发,同时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主动学习。

课程设置方面,41.7%被调查学校将奥林匹克人文相关的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23.6%学校设置为必修课,大部分集中在一个学期30~36课时之间。34.7%院校以讲座形式进行,反映出部分体育院系对学生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另外学校学分制的实施,课程虽有设置,但是因选课人数达不到开课人数而停开的现象也有。这也说明我们体育专业大学生对此认识不足。此外,在硬件设施上,电视等传媒工具的缺乏导致了学生无法接受直观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对奥运的兴趣。

2.2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师接受奥林匹克人文精神现状调查

2.2.1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师对待奥林匹克人文教育的态度

作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教导者――体育专业教师应该是技术与理论兼具的完备人才,其主动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个人素养较高。体育教师不仅传授运动技术,还应传播运动文化,且对运动文化的理解较为深刻,并能在实践中渗透、应用。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师对奥林匹克人文教育的态度怎样呢?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只有70.3%的教师经常接触奥林匹克人文方面的知识,78.5%教师不满意自身的人文素养,这与图2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体育教师中超过80%以上的认为很有必要进行奥林匹克人文教育,结合学生对奥林匹克人文教育意义结果,可以看出体育专业教师对奥林匹克人文教育的认同感强于学生。

图2教师对奥林匹克人文教育意义的认同态度

2.2.2体育专业教师掌握奥林匹克人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全面的反映了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又决定着教学效果。从对教师的相关调查结果来看,总体情况令人满意,但是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对奥林匹克核心思想以及人文知识的理解还不是十分准确。将近一半的体育专业教师了解奥林匹克人文精神,同时有一半以上的教师说不清楚和不了解(图3)。由此表明,虽然体育专业教师是体育专业大学生获取奥运人文知识的来源点,但教师自身的知识及文化素养限制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奥林匹克人文教育。

图3体育专业教师对奥林匹克运动人文精神的了解程度统计表8体育专业教师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连带关系的认同

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体育专业教师认为奥运会与经济、科技的关系密切,其次是人文和政治,而与教育的关系排在最后一位。说明教师认识到了科技和人文对奥运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奥运会与教育的关系认识不太明朗,存在着欠缺。作为体育专业的教育者需要加深、理清两者的关系。

2.2.3教师获得奥林匹克人文知识的传播途径

调查显示,体育专业教师了解奥林匹克人文知识的过程中,电视和网络是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作为传统的媒介广播、书籍在当今科技的发展中逐步退出主流,利用率在逐渐下降(表9)。

3.1结论

1)体育专业大学生和体育专业教师接受奥林匹克人文教育的主动性较差,对自身奥林匹克文化素养不满意,对于奥林匹克的人文精神以及连带关系的认识不足,尤以奥林匹克与教育的关系较为突出。

2)在奥林匹克人文知识获取的途径方面表现单一,虽然体育专业教师是体育专业大学生获取奥运人文知识的来源点,但教师自身的知识及文化素养限制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奥林匹克人文教育。

3.2建议

1)针对体育院系专业的特殊性,学校要充分发挥书籍的教育功能和电视、网络直观传播方式的功能,多渠道传播奥林匹克人文知识。

2)学校通过开设课程、组织讲座等或利用学生会、工会组织各种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具有奥林匹克文化传播、教育职责的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奥林匹克人文素养,解决体育专业学生和教师奥林匹克人文知识的缺乏的问题。

3)职能部门对开展奥林匹克人文教育重要性宣传力度缺乏。只有通过学校、学院的氛围营造,开拓实践基地,促使奥林匹克人文教育逐渐形成气候和影响,促进终身体育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孔繁敏.奥林匹克文化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0:28.

[2]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奥林匹克[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2001.

[3]金元浦.大学奥林匹克文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305)

[4]孙葆洁.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

[5]崔乐泉.奥林匹克运动简明百科[M].北京:中华书局,2003.

[6]马仲良,王鸿春,黄亚玲.人文奥运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7]何振梁.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文化与教育[J].体育文史,2000(5).

[8]胡小明.奥林匹克的人文价值[J].体育文史,2000(5).

[9]孙葆丽.北京200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初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4).

[10]陈希,仇军.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R].北京2008年奥运论坛论文,2003,9.

[11]徐忠.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进步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3(9).

[12]李志伟,冯萍.试论现代奥运会的社会功能及人文价值[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

[13]王军,王猛.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的社会化[J].体育与科学,2002(6).

[14]陶于.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人文价值[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15]田桂菊,赵淑英.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的社会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2).

[16]陆雯,惠悲荷,邢波.“人文奥运”理念与高校奥林匹克运动教育价值的探析[J].

体育运动科学专业知识范文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法对教师专业化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师素养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相关概念的操作定义

素养,指修习涵养,也有平素所供养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的行为道德的词语。文化修养总的来说,是对人文文化、科技文化中的部分学科有了解、研究、分析、掌握的技能,可以独立思考、剖析、总结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能力〔1〕。体育教师接受的是师范教育,带有双专业特点,如运动生理教育、教育学教育、体育心理教育、运动训练教育、运动营养教育、体育保健学等,这些分别是教育学、心理学、人体科学、营养学、康复学组成的一个复合专业。这些专业的最大特点就是两个或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学科的结合越巧妙,越一体,并形成自己的专业特点,其专业化程度也就越高。因此,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以综合性和多元化的学科教育为基础的,并要求其在体育实践教学中随着授课的技术特点、学生特点熟练运用多元知识转化的一种综合能力。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体现在教师个人专业化和教师职业专业化两方面,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在道德情操、专业理论知识、技术体系、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收集信息能力、艺术鉴赏等诸多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依据自身的文化知识结构、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及教育教学能力整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与创造实施较深远的影响。体育是一种肢体运动文化的综合表现,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精湛的技术体系群,才能较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及要求。杨玲认为体育教师文化素养在教学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中体育知识的融入,使学生掌握健身方法和领悟体育文化内涵;二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培养良好品质;三是引导学生健康生活,教会其做人做事〔2〕。

2.2教师专业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师文化素养的构成

体育的宗旨在于健身育人。上世纪50年代马约翰就提出:体育的功效最重要在于培养人格,补充教育不足。在体育教学中无一不要求体育教师积淀健身与人所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备参透与传承这些知识与文化的能力。比如教育学、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保健知识、教学方法、营养知识、健身知识、专业理论知识、采集信息的知识等,这些可以理解为体育教师内炼的层次,借用杨玲老师“内炼”的含义,内炼是指通过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夯实文化知识基础,储备课堂教学能源,是合格的体育教师必备的基础素质,属隐性素质〔3〕。外展就是把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付诸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直接感知并获取利益,换句话说,这取决于体育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属显性素质。

2.2.1道德情操———内炼与外展的根基

道德情操(moralsentiment)通常指道德情感和操守的结合,是构成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4〕。体育教师的道德情操是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是师德,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教书育人、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等综合表现。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事业,监管与培育着未来接班人的体质健康,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兴旺的大事,这对中国伟大的复兴将有着非凡的意义。拥有这样的职业道德,将会逐渐杜绝所谓“一个班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放任自流的体育课现象。在教师专业成长中,道德情操的培养比技能培训显得更为重要。只有干一行爱一行,忠于职守,乐于奉献,才能自觉提高抵制社会负面影响的免疫力,在功利主义浓厚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才能“出淤泥而不染”〔5〕。

2.2.2专业理论知识———隐性素质

体育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结构由教育学、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保健知识、教学方法、营养知识、健身知识等理论知识所组成。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是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的实施者和组织者,也是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指导者〔6〕。因而,体育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在体质健康工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位优秀的体育教师在实施体育授课的过程中,会将所有的知识结构融会贯通在一节体育课中,将会引起学生的崇拜与尊敬,而这种带有倾向性的崇拜将会逐渐影响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的确立和发展。掌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会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并加以引导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而相关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保健学、营养和健身方面的知识,除保证体育课程顺利实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群体,开设不同的运动健身处方,指导科学的体育锻炼,达到生态体育锻炼的意境。

2.2.3扎实的技术基本功,丰富多彩的技术体系———显性素质一

基本功是各行各业的根基,基本功扎实,其技术会随着实践越加精湛。不管是球类、田径运动项目,还是武术、跆拳道、健美操项目,都要求“手眼身法步”的功力,武术还要求“精神气力功”〔7〕。比如篮球项目,篮球手上的基本功是指对球的感应能力、控制球能力和手指、手腕的集中爆发用力能力,表现为接、传、投、运球时手指、手腕、翻腕粘球的技巧。腰是控制身体平衡和影响身体重心转移的能力,脚的基本功是指身体重心、变化速度和脚部的控制能力;眼需要视野开阔,对全场情况判断及时;步型步法要稳健、有力且灵活。体育基本功不外乎是手、眼、腰、步等在实践中的操作和运用,有了基本功的根底,跟随技术动作的隐形转移特点,一个体育教师就能构建其体育项目技术群。体育教师隶属师范类教师,球类、田径、武术、健美操、体操都是学习内容。球类的熟知田径,武术的可以承担跆拳道、健美操的课程。“一专多能”型师资,或“多专多能”型师资是较受欢迎的对象。

2.2.4科研能力———显性素质二

俗话称“教学科研是一家”,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发现问题,要勤于动手动脑,带着学术严谨性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我科研能力,教中寓问题,解决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能力。

2.2.5创新能力———显性素质三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议:“以人为本、以素质提高为核心的理念指导下,逐渐重视了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发展”。重视学生身心的个性化、身心化、终身化的内容体系,进一步突出了体育课程的娱乐性、游戏性、观赏性和表现性。很多学校随地域文化,开辟了很多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增进了许多新型时尚的体育项目,如定向越野、拓展、轮滑、瑜伽等。在科学发展观的视角下,要求体育教师具有创新能力、再学习的能力〔8〕。这种创新能力同时表现在针对原有的体育课程内容,有着对课程内容重新构建与选择、组合的能力,对课程的设计开发多形式化的能力,使老课程内容花样层出不穷,新课程内容新颖刺激。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师应该确立自我持续性学习观与专业个性化的观念,以及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能力,要具有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与创造力等,使体育教师教育的全过程真正满足其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从而推动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2.6收集信息能力———显性素质四

随着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体育教师来说,掌握新的知识,吸收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优点和长处,弥补自身思维和知识缺陷,不仅可以不断完善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传递学生思想信息,增加讨论的亮点。体育教师掌握收集分析信息的方法:一是建立收集、传递、沟通信息的网络组织系统,一般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在加强同兄弟院校联系的同时,重视相关教育类报纸传递的信息,以及政府部门和领导的决策等。其次,做好信息分析、处理和储存。处理的过程要去伪存真,弄清其形成的原因,处理好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因果分析三个环节,这样才能使信息的根系做到比较客观、全面、准确。

2.2.7组织教学能力———显性素质五

体育教学工作本身是一个结构复杂、组织严密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学的场地、器材、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教师个性、教学组织的方法和手段,课程各部分之间的衔接,练习的密度、强度,及天气变化等因素,都决定着体育课的质量和效果。而且各因素之间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因此,为保障一节课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实践操作前首先完成四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法、“备安全”,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可以说,体育教学不愧为一门艺术,不仅需要简明扼要、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同时需要体育教师在拥有正确、漂亮、帅气的示范动作的同时,还得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愉悦、主动的心态积极获得体育运动知识和技术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石。总之,体育活动中的组织教学能力是衡量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

3结论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体育反应能力教案范例(3篇)

    - 阅0

    体育反应能力教案范文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技术,而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中,要想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就需要将过往教学方案改变。首先需要将培养学生的主要内容改为信息技术.....

    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范例(3篇)

    - 阅0

    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范文篇1【关键词】控制措施;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财务上出现不可控的风险,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都会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财务风险在企业活动的过程中有着双层.....

    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计划范例(3篇)

    阅:0

    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篇1【关键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建设有效途径【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体育运动科学专业知识范例(3篇)

    阅:0

    体育运动科学专业知识范文论文摘要本文适应我国东北地区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拟培....

    助理月度工作总结(收集8篇)

    阅:0

    助理月度工作总结篇1五月是忙碌的一个月,也是感觉自己收获颇丰的一个月。从2日算起,30天的时间里,参加入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