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6篇)

来源: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篇1

【关键词】站内感染;管理;控制

血站是指采集、储存血液,并向临床或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血液的医疗卫生机构。血站应当加强消毒、隔离工作,预防和控制感染病的传播,为献血者提供安全、卫生、便利的条件和优良的服务,并保证受血者的安全[1]。随着《血站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法规的相继颁布和实施,对血站的要求越来越高。血站应加强对采供血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建立站内感染管理制度,加强站内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保证采供血质量、安全和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现将我站站内感染的管理与控制体会报告如下。

1血站站内感染管理的重要性

血站站内感染是指在采供血过程中获得的感染,包括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获得的感染,受血者用血获得的感染,血站工作人员在站内获得的感染等。由于医疗水平和检测手段等的限制,有些血液传染病尚未被全面认识,在采血、分离、检验、储存、运输等环节中产生的医疗废物,都可能成为重要的污染来源,如果消毒隔离措施处理不到位,就会带来用血安全隐患,危及采血受血者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血站在采血、分离、检验、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的管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非常重要。

2血站站内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措施

2.1建立健全各项站内感染管理控制制度根据《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一次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各项管理与控制制度,如制定《实验室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室管理制度》、《生物、化学污染事故的紧急处理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使站内感染工作有章可循,并成立站内感染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一把手站长任组长,成员由各科室的负责人组成,严格按规定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2.2采供血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指对工作场所空气细菌总数进行检测,设备的消毒检测和工作人员手的细菌检查。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的有关规定进行空气、设备和工作人员收的生物采样并检测。对于采血车、采血室、化验室等有关科室每月进行1次空细菌监测。医务人员手每月进行1次无菌监测试验,献血者采血部位每月进行2次无菌试验,每半年监测一次紫外线灯管强度。特别是要加强对街头流动采血车的环境卫生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制定有关对策。

2.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依据无菌操作原则执行各项消毒管理制度,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的消毒管理,切断感染传播途径。采血大厅、机采室、贮存室、离心室、检验室、血液成分制备室、采血器材库房等均按照规定严格消毒,采血护士采血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采血时戴一次性无菌操作手套,使用过的剪刀、镊子、血管钳等医疗器械要及时清洗,然后用消毒液浸泡消毒,预防交叉感染[2]。进入净化操作室前应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必要时要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等防护措施。

2.4加强对血液及血液产品进行检验为了避免血液产品被细菌污染,保证受血者的用血安全,对采集到的血液必须进行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等病原学筛查,要求初检和复检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种试剂,并由不同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在检测过程中进行全面质控,努力提高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精确度。加强抽查,确保质量,质管科定期对检验结果进行抽样检测。

2.5加强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严把好进货关,储存、使用关和使用后处理关[3]。对一次性医疗用供货单位的资质能力进行检查,具有合格资质的单位作为供货方,并对供货方的资格每年进行审查,在购买产品时做好索证工作,索取生产厂家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产品检验合格证》复印件等有关证明材料。质控科对购进物品进行质量验收,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2.6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废弃的血液、标本,使用过的采血针和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等都属于医疗废弃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关于分类收集、集中处理的办法,将产生的感染性废弃物分类收集,并作无害化处理,将针头、穿刺针等穿刺性医疗废物放入防渗漏、放穿刺的容器内[4]。质控科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2.7加强站内感染教育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结合血站的特点,制定我站职工站内感染学习计划和内容。对新老员工进行有关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规范等院内感染知识培训,使其认识到站内感染的重要性,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操作规程,预防站内感染。同时,要强化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被锐气刺伤事件,定期查体,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档案,积极治疗感染的人员应并调离高危感染环境。

4.7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对于站内高危工作人员可进行乙型肝炎预防接种,接种后测定抗体滴度,必要时进行加强接种;应急处理措施,一旦发生皮肤黏膜刺伤或擦碰出血,应立即挤压浅表血,并用流动自来水冲洗,使用碘酒消毒后包扎,如果被含有或可能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污染,应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如被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污染,可注射抗病毒血清,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并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5]。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2006.

[2]孙家志.采供血机构的消毒管理.临床输血与检验,2009,11(4):367-368.

[3]陈素珍.浅谈血站感染的控制与管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15:1830-1831.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篇2

关键词:高校;生物实验室;环保;安全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261-01

一、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特点及其安全因素分析

众所周知,各大高校均拥有一些基础课实验室、专业课实验室以及学生创新实验室等等,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用较为频繁,耗材情况复杂,安全管理和控制难度较大。那么,高校生物实验室因其仪器设备的精密贵重,使用多种生化试剂、有毒化学物品,而且存放着较多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涉及实验项目较多,实验条件较为复杂等等,其具有更加显著的特点。高校生物实验室受到来自于硬件投入不足、软件运行不佳等方面安全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同时,还会受到生物活性材料及其代谢物、有毒有害物品及其实验废弃物、放射性物质及其废弃物、实验器械与耗材等等诸多生物实验室常见废弃物的影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极大危害,迫切需要相关人员加强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另外,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淡薄,分工不明确,个人素质较低等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质量。

二、高校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规范生物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就要加大对生物实验室减少的投资力度,有效规范生物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促使整个生物实验室的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规范生物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对生物实验室建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努力构建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与环保建设标准,对旧实验室的水电暖气等线路、管道进行专业性的更新与改造,配备符合国家防火标准的消防栓、灭火器等等,并更新、改造一些生物实验室通风系统和安全监控设备,努力促使生物实验室的功能较为完善、布局较为合理,进一步提高生物实验室的安全和环保管理水平。

(二)加强对师生的安全、环保宣传教育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还要加强对师生的安全、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环保意识。首先,要对生物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岗位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具备综合素质的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队伍;其次,要对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的学生进行相关的安全、环保教育,让每一位学生提前熟悉和掌握实验规程与注意事项,避免出现操作性失误;最后还要对实验教师强化安全、环保知识学习,尤其是要明确有毒有害化学物品的危害性,才能真正保证生物实验的安全性、环保性。

(三)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就要针对生物实验室的自身特点制定、完善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努力形成一套系统、全面的规章制度,尤其要制定和完善具备高实操性的生物实验室管理办法和规定,比如:“实验用活体材料管理办法”、“实验室贵重及危险品管理办法”、“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等等,以确保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还要逐级签订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责任书,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有效提高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与制度化,努力做到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杜绝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生物实验室常见废弃物的处理管理

加强生物实验室常见废弃物的处理管理,也是有效加强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首先,对生物活性实验材料,尤其是细胞和微生物等等,要进行及时的灭活与消毒处理,以免造成细菌、病毒的外泄。其次,对有毒有害实验废弃物要进行分级分类封存,及时送交具备处理资质的部门加以处理,而不能随意丢弃、掩埋。最后,对放射性废弃物按照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进行分别处理,同时要做到及时用同位素探测仪检查污染状况,由专业部门进行统一回收与处理,以避免放射性废弃物出现二次污染危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生物实验室是搞好科研与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安全与环保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校园师生安全和环境污染状况。因此,各大高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安全、环保宣传教育,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生物实验室常见废弃物的处理管理,推行环保、绿色与清洁实验,努力打造平安绿色校园,有效维持高校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齐龙.浅谈高校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4).

[2]兰影杰.浅谈高校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J].中国外资,2013(24).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篇3

一、中学化学实验室污染来源及影响

中学化学实验使用的药品种类繁多,有强酸(盐酸、硫酸、硝酸等)、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重金属(硝酸银、醋酸铅、硝酸汞等)、有机溶剂(四氯化碳、苯等)、硫化物、卤化物、酚类、石油类、有机酸,等等。而在各化学实验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或多或少都会有废弃物的产生,除了废气、废渣外,主要还是以废液为主。按废液的性质来划分,主要有两大类: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废液一般有酸碱残留物、重金属盐、硫化物、卤素离子等等;有机废液则往往含有有机溶剂的萃取液、含酚液、有机酸液等等。这些废弃物如未经处理,直接倒到水槽,经过下水道,渗入地下,进入江河、农田,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周边环境的产生破坏作用。

二、减排措施

“环境污染,人人有责”,在创建绿色校园的过程中,我校就提倡师生“从我做起,从实验室入手”,把创建绿色实验室作为工作重点之一。除了从硬件、管理方面入手,更是本着“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的准则,采取各种措施对污染物进行妥善处理,即减少废物量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的排放

作为一名实验员,不仅只是做好管理工作,更应该充分熟悉课程教材中的每个实验,了解实验的进度,不管是在准备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对于液体药品浓度的配制,不应只是根据课本浓度,按部就班,而应尝试更低浓度,实验的适宜用量,将药品用量控制在最低,从源头上降低实验污染的排放。比如,《化学1》中的离子检验的实验,作为定性实验,NH4Cl、KCl等溶液的浓度没有具体要求,就无需配制很浓,控制在可以检验出成分既可;《化学2》中的演示实验SO2有毒气体的制备,应事先估算药品用量,准备好发生装置、针筒(收集装置)、吸收尾气装置,在通风橱中收集好几个班要用的气体,避免多次收集,既减少药品浪费,又降低实验污染的排放机会。

2.使化学实验“微型化”,减少学校的环境污染

微型实验已经成为引人瞩目的化学领域重大变革之一。微型实验是指实验仪器的微型化,药品的微量化(即进行实验时,试剂的用量比常规实验药品用量节省达90%以上)。平时做完实验后产生的废弃物对学校环境的污染既然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校化学实验室就想办法通过“微型实验”来完成实验,既可节省资源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利用微型仪器反应板(点滴板,井穴板)代替试管,可使药品用量减少十分之一,甚至更多;还有些非定量实验,提倡采取浓度低限法,譬如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氯化钡溶液的浓度只需能验出硫酸根离子就可以;检验氯离子,硝酸银溶液的浓度无需用2%,只要有白色沉淀出现即可,浓度可以低至0.2%等等。当然,并不是所有实验都能利用微型化实验来代替,应视具体情况采用具体措施,但有些实验通过仪器微型化、药品微量化两种方法的配合使用,不仅反应迅速,现象明显,而且可以使药品的浪费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的降低,也利于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微型化实验是各中学进行实验时逐渐提到议程上节能减排的一种有效方法。

3.有些实验采取合成产物回收利用,减少污染排放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污染日趋严重,实验室废液的处理就要从多方面入手,而推广实验合成产物的回收再利用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实验合成产物的回收再利用是指回收上一实验的生成物作为下一实验的反应物,这种方法很好地解决实验后的废弃物。这样做也能有效地节约能源、节省药品,还能减少污染。例如,高一“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中,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用量很大,产生的氯化钡是中学常用的试剂,属于毒害品,如不处理直接排放,既造成大量的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通过蒸发结晶办法可以收集大量氯化钡固体,可用于配氯化钡溶液(配制过程要调pH值)再次使用;还有“卤素的性质”中做完萃取实验的四氯化碳废液,直接排放也会污染环境,可利用无水氯化钙的强吸水性,来收集含有少量水分的四氯化碳,方法简单、方便,可用于萃取实验。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推广实验合成产物的回收再利用这种方法最大优点就是既可以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节约开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还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节约习惯和环保意识。

4.对实验后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降低污染的排放量

化学实验室是学校污染的源头,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废气、废液、废渣。这些废弃物或多或少的会存在些有毒有害物质,而且种类复杂。为此,我校实验室针对不同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尽量减少直接排放。

(1)废气处理。化学实验过程中,废气的产生并不少见,如酸碱性或有害气体CO2、SO2、NO2、NH3、Cl2等。对于这类实验我校采取气密性良好的实验装置,并有尾气吸收装置,在通风橱(每间实验室都有配备)内完成实验,来减少这类气体的直接排放。尾气液的选择,总的是以酸液吸收碱性废气,碱液吸收酸性废气,使其转为无害或基本无害的物质。

(2)废渣处理。固体废渣主要包括固体原料残留物,固体生成物,还有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如废纸、火柴梗、玻璃碎片渣等。对于固体原料残留物,有专门的回收瓶加以回收,以备下次再使用,如配制溶液一节中,NaCl固体的取用量,如果不小心多取了些,不能直接放回原瓶,要预备一个回收瓶来收集;而固体生成物则能利用的要加以利用,如NaHCO3固体的加热分解,固体生成物应加以回收利用。而其他无害废渣则应倒到指定垃圾桶,集中后需倒到指定地点。

(3)废液处理。中学化学实验过程,主要产生的是大量的废液,所以废液的处理是重头。我校每间实验室的每个桌面都有预备小废液桶,和前台面总收集的大废液桶,专门来收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废液大致可分为三类:①酸碱类,对于不含毒害离子的稀酸或稀碱废液,收集到一定数量,相互混合,再调节废液的pH值在7左右,就可以直接排放;②重金属盐类的废液,离子检验、银镜反应中的Ag+,使用量并不小,可采用沉淀法收集到一定量,根据AgCl固体溶于浓盐酸,Ag固体溶于中等浓度硝酸原理进行处理;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中的Ba2+,利用蒸发结晶法回收的钡盐可以再利用;③有机溶剂废液,中学主要常用的是CCl4,在《化学1》中萃取和分液,会产生大量有机废液,应回收处理。根据CCl4废液中萃取物质一般为Cl2或Br2,收集有机废液层,集中处理,根据NaOH溶液不溶于CCl4,比重比CCl4轻,来分液处理CCl4层中的Cl2或Br2,再利用无水CaCl2的强吸水性,干燥,得到的CCl4能再次使用,这种方法虽简易方便,但回收率不高,我们一直在寻找更为有效的回收方法。实验室通过对废气、废渣、废液的多方面处理,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少实验污染的排放量。

5.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现减排的有效途径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篇4

【关键词】实验废水;处理方法;预防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近年高校招生比例的增大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高校教学和科研活动愈加频繁,有些实验所用危险化学试剂、剧、雌激素等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的药品,所产生的废水多半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中,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同时,各实验室及各实验人员所从事的实验项目不同,且同一实验人员的实验内容也经常变换,虽然各类实验室的废水排放量较少,但排放次数较多,浓度也不定,成分也较复杂,因此对环境的污染也具有多样性。尤为高校中的化学实验室,化学药品上百种,许多试剂及其反应物如各种酸、碱、重金属盐等对人体和环境都是有害的。他们有些很难降解,可以在环境中长期存在;有些则在降解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有些则通过食物链的富集进入人体而造成毒害作用。因此,认真回收和处理实验室污水中的废弃物不仅是实验人员的职责,也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1.实验室废水的来源和种类[1]

根据实验室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的性质,可以分为有机废水、无机废水和含病原微生物废水。其中无机废水中含有重金属、重金属络合物、酸碱、硫化物、氰化物以及其它无机离子等;有机废水中含有常用的有机溶剂如有机酸、酚类、醚类油脂类等物质;含病原微生物实验废水主要是生物实验室化验废水、解剖台冲洗废水等。

根据实验室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来分类,可以分为酸性废水、碱性废水、重金属废水、含酚废水、卤类废水等。

根据实验室废水中污染物含量的不同,可以分为高浓度实验废水、低浓度实验废水和无污染水。其中高浓度实验废水一般包括液态失效试剂、液态实验废弃物或中间产物、各种洗涤液;低浓度实验废水包括实验仪器、实验产物的低浓度洗涤废水和实验室各项保洁卫生用水;无污染水则包括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冷却水、水浴及恒温等加热用水、其它清洁用水等。

2.实验室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原则

高校实验室废水量少,间断性强,危害性高,污染物的组成不同,从而导致处理的原理和方法不同,因此,处理这类废水有一定难度。目前处理此类实验室污水比较成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2.1絮凝沉淀法[2,3]

此方法适用于含有重金属离子较多的无机实验废水。当确定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后,选出合适的絮凝剂,比如石灰、铁盐、铝盐等,在弱碱性条件下可形成Mn(OH)2、Fe(OH)3、Al(OH)3等絮凝状沉淀,同时这些絮状沉淀也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在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同时,去除部分水中的其他污染物,降低水中化学需氧量,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2.2硫化物沉淀法[4]

此方法主要针对含有镉、铅、汞等重金属较多的实验室污水,一般是用Na2S或NaHS把废水中的重金属转变为难溶于水的金属硫化物,再和Fe(OH)3共沉淀进行分离。具体做法:将废水的PH值调到8.0-10.0,向废水中加入过量的Na2S,使其生成硫化物沉淀,再加入FeSO4作为共沉淀剂,生成的FeS将水中悬浮的金属硫离子吸附而形成共沉淀,静置、分离并过滤。

2.3氧化还原中和沉淀法

此方法的原理是:成离子状态的无机金属离子可以利用一些还原剂将其转化为金属单质,再经过分离。常用的还原剂有Fe、Zn、NaBH4、等[5]。

2.4活性炭吸附法[6]

此方法多用于去除用化学或物理方法不能去除的微量溶解状态的有机物。具体处理方法:将废水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相并分离,再用活性炭进行二次吸附,这种方法的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可达93%,同时活性炭还能吸附部分无机金属离子。

2.5焚烧法[7]

此方法适用于可形成乳浊液之类的废液。但要避免因使用此方法而造成二次污染。例如,只含有碳、氢、氧元素的有机废物在燃烧时一般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而含有卤素、氮,硫等元素的有机废物焚烧时将会产生NO、NO2、SO2等多种有毒气体,此时就应该考虑采用其它的方法。

2.6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实验废水的其它方法

在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方法中,除了以上的硫化物和絮凝沉淀法外,还有电解凝聚法、吸附法、磁分离法及还原离心法、离子交换法[8]等。比如利用还原离心法去除重金属离子时,在6000r/min条件下反应30min,汞离子的去除率达到100%,铅离子可达98.3%。

2.7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除了可以用上述的焚烧法和活性炭吸附法外,还可以利用溶剂萃取法、氧化分解法、水解法以及生物化学处理法[9]等。例如厦门大学开发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水解―好氧循环一体生物处理技术,可实现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高效生物处理。

3.预防和减少实验废水的措施

3.1减少药品的使用

董素清等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10],生产1t硫酸产品就排放酸洗废液2~5t,含硫酸的水洗废液10~15t。这说明生产实验所需药品将造成大量的污染,在实验中减少药品的使用也就减少了污染。同时,应该寻求用新的实验方法代替落后的实验方法,用新药品代替现有药品,尽量用无毒害性的药品代替旧的有害物质。

3.2实验药品进行回收

对实验室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并回收再利用,这样不仅可减小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减少化学药品的浪费。郭子英[11]等提出了化学实验室废液的回收与利用方法。利用沉淀物的不溶性,可从产生沉淀的实验废弃物中回收固体药品。例如,从氯、溴、碘的性质实验中回收银化物,从硫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实验中回收含钡的物质,从硫酸的性质实验中产生的HCl气体用碱液(NaOH)进行回收等。Osteen,AudreyB等人[12]研究了采用浓缩的方法从实验室废水中提取Hg。衍忠[13]根据废弃物的一般处理原则,提出了含Hg等7类实验室常见废弃物的处理办法,介绍了6种有机溶剂和3种贵重金属的回收与提纯,为实现实验室废物回收利用和提纯提供了确实可行的操作。

3.3预处理

实验室排放的废水,一般分为有机废水和无机废水。当确定了废水的性质后,再根据各种离子沉降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絮凝剂(石灰、铁盐、铝盐等)进行处理。也可以采取氧化还原中和沉淀法、活性炭吸附法、有机化学药品的提纯、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14-15]如含Pb、Cd的实验废水可以通过加入石灰乳调节pH值至6~8之间,从而将生成Pb(OH)2和Cd(OH)2沉淀。含Cr6+废水可在酸性条件下还原为Cr3+,在碱性条件下生成Cr(OH)3沉淀,采用这种方法即可除去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絮凝沉淀也是实验废水处理的一个可行办法。

结语

高等院校实验室废水的处理,实质上就是采用各种手段和技术,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分离或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达到直接排放或便于收集的标准。由于高校实验室废液的组成相对复杂,排放量小,排放周期不定,瞬时排放浓度较高,不可能只用一种方法就能把所有污染物去除殆尽,因此处理废液往往需要几种方法组合,才能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同时,实验室废液的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此,在高校,除了需要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外,每位实验人员要提高环境保护和自身防护意识,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按照规范操作,尽可能的把实验废水造成的危害降到最小,为保护环境和生态校园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志毅,彭丽,李跃华,黄毕生,杨时哲.高校实验室废水的调查及处理方法[J].大理学院学报,2010,(10):32-34.

[2]杨建设,刘琳.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方法[J].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2):58-59.

[3]王家棋,关于化学实验室废液处理的探讨[J].化学教育,1998,(3):30-31.

[4]王敏,郑素芹,段颖.实验室中对汞及其含汞废液的处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24(3):85.

[5]王敏,郑素芹,段颖.实验室中对汞及其含汞废液的处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24(3):85.

[6]黄继国,张永.GT―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实验研究[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

30(1):46-51.

[7]张小晶.生物安全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探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6):86-88.

[8]ShuiWaiLin.AninnovativemethodforremovingHg2+andPb2+inconcentrationsfromaqueousmedia[J].Chemosphere,1999,39(11):1809-1817.

[9]李明川,李淑华.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实验室浓有机废水[J].黎明化工,1991(3):50-53.

[10]董素清,岳冠华.解决学校实验室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回收循环再利用[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18(1):24-26.

[11]郭子英,李雪梅.实验室化学废液的回收与利用[J].

[12]Osteen,AudreyB,FebeP.Treatmentofradioactivela2boratorywasteformercuryremoval[J].WaterAirSoilPollut,1991,8(56):63-74.

[13]徐衍忠.实验室“三废”的处理办法[J].干旱环境监测,1997,11(13):39-42,45.

[14]李铁龙,金朝晖,宣晓梅等.实验室废水处理初探[J].环境卫生工程,2004,12(2):73-76.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篇5

1.不断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对现行涉及实验室安全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如危险品类管理制度、实验室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各类特种设备和仪器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实验实习守则、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根据需要重新拟定新办法或修订已有制度,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及时废除,按年度将全部管理制度汇编成册并予以,逐步形成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更新机制。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设专人负责教学科研项目的审核评估,严格把关实验项目的安全环保要求,形成实验项目审核评估机制。对二级单位不好解决、职能部门间互相推诿扯皮的重大安全隐患,可直接向主管校领导汇报,实行急事急办、大事快办,形成重大隐患直通快报机制。将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教职工评聘挂钩,对安全责任范围内管理有严重问题的人员,考核一律不合格,形成一票否决的评聘机制。将实验室安全工作与人事制度挂钩,以加强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提高其自觉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形成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

2.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检查制度推行“三级三查”的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即学校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二级单位每月组织一次安全自查、实验室每日进行一次安全巡查。安全检查的内容要合理规划,安全检查的流程要精心设计,检查要做到科学性、便捷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推进实验室安全检查的多样化发展,如预约检查、突击检查、专项检查、日常巡查、全面检查、联合检查、重点检查等,防止安全检查出现“盲区”。加强对检查中发现的实验室安全隐患的整治。检查完毕后及时下达“实验室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实验室负责人拟定整改措施报二级单位核查后,反馈给下达通知的监督单位,形成切实有效的安全隐患治理闭合回路管理,保证隐患得到及时解决。

3.强化重点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严格执行购买、领用、备案等环节的审批管理,全面推行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把锁、双本账的“五双”管理制度。另外,将采购数量及库存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坚持领用制度,严格控制领用数量。将实验室污染防治费用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制定实验室废弃物处置流程指引,鼓励实验室对危险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标准的自行排放,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对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的,由学校委托有资质的废弃物处置公司集中消纳。利用合适的地下场所建设危险废弃物存储库,用于及时回收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尽量减少危险废弃物在实验室的留存时间,逐步使废弃物处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轨道。加强放射辐射和高温高压等特种设备与管理人员的监管,实行“全部注册、定期检验、定期培训、持证上岗、随时淘汰”的管理措施,定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与评估,确保上级部门检查合格。

二、转变理念狠抓安全意识教育

1.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认真落实教育部、北京市对高校安全稳定规划中的要求,深入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实现实验室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到新生入学、新教工入职培训规划中,使其一入校就了解各项制度和要求,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养成重视实验室安全的习惯。编写《实验室安全知识读本》、《实验室事故案例分析集》、《实验室操作规程汇编》等学习资料,保证师生人手一册,避免在实验中犯常识性的错误引起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利用实验室安全网络学习系统,为全校师生提供网上自学和网上考试的平台,自学考试通过后可获得学分,并作为进入实验室的必备条件;鼓励二级单位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科研要求,为学生开设特色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认定学分。结合举办讲座、观看录像、板报宣传、大屏幕播放等形式,时刻提醒,引起注意,全方位提高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

2.注重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形成良好氛围利用文化修养从观念、道德、情感和品行等方面施加影响,帮助广大师生树立安全第一和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提高整体的安全素质和安全修养,加强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管理方式从行政命令向服务转变,切实做好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特种设备仪器管理、技术安全咨询、安全状况评估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在安全隐患治理上积极协助整改,统筹策划,深入基层实验室进行细致指导,逐步消除师生员工在制度刚性管理下被约束、被管理的消极心态。灵活处理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勤于沟通,善于征求基层意见,避免生硬的指挥手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工作尽量做细,建立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安全工作观念。

三、结合实际,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1.与时俱进,开展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建设组织人员对相关规章、法规和政策进行深入探讨,更新修订文件中与实际情况不相称的内容,从制度设计层面保障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推行,努力扭转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使准入制度紧跟实验室发展。将实验室准入制度建设纳入二级单位及实验室考核体系,加大力度推动准入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降低学术权力的影响。联合各二级单位分别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室安全知识题库,以保证准入制考核的针对性和科学有效性。进入实验室的师生必须通过学习培训,考核合格并签订安全承诺书后方能上岗。将准入考核和门禁系统对接,只有通过准入考试的人员才能获得门禁系统的识别许可。

2.开拓创新,推行准入制考核手段的多样化发展以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学习与考试系统”为依托,搭建规章制度、通用安全知识、专业安全知识等分类学习与考试平台,广大师生可以利用此平台进行学习并通过考核,同时赋予二级单位、实验室在考试系统应用中更多的自主和选择权限。提倡二级单位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培训讲座、实际操作指导等多种灵活的教育方式,使师生了解实验室基本情况、掌握安全防范、操作规程等知识技能,并达到考核要求。利用系统生成电子版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技能考核合格证”,考核合格的师生获得此证,无此证不能上岗实操。

四、加大投入规范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1.积极开展实验室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研究以安全运行为目标,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过程中各项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标准,并在管理中严格贯彻和执行,达到实验室安全运行管理的标准化。通过监督检查和持续建设,保证实验室房屋及水、电、气等管线设施规范,实验室设备完好,实验室布局合理、通道畅通、整洁卫生,安全标志醒目齐全,安全防护设施可靠,抢救设施性能良好,达到实验室安全条件的标准化。根据每个实验室的类型、用途、规模等不同特点,为教学实验活动制定适宜的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达到实验室安全操作的标准化。

2.努力改善规范实验室安全硬件设施的建设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安全与环保投入机制,把实验室安全工作经费列入常规预算支出科目,并根据实际需要逐年有所调整。在实验室新建、扩建、改造过程中,以保证安全为前提,充分考虑实验室设计、建设、仪器设备安放及管线设施等方面的规范性。重点加强危险化学品防盗监控、危险废弃物集中回收点、实验室通风过滤、烟感报警、设备线路、喷淋装置等硬件保障设施的建设,切实防止危害师生的事故发生。在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上实行一票否决制,达不到安全和环保要求标准坚决不准上马。

五、提高认识,完善实验室安全应急机制

1.建立实验室预防预警系统切实做好实验室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确定危险源的种类和等级,查清危险源的空间和地域分布,根据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采取针对性强的预防措施。加强对危险源的巡视检查工作,在危险要害部位安装摄像头或检测装置,并与学校安保控制系统联网。做好应对实验室突发安全事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储备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所需设施、设备的完好和有效。对可能引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重要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并适时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完善各级实验室安全预案体系建立危险化学品、危险废弃物、辐射设备等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完善各类各级专项工作预案,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成立实验室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力度,根据应急预案和现场需要,调动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根据需要调整救援抢险方案。严格落实重大节假日的巡查和值班制度,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做好事件处置和善后工作。

3.开展必要的突发事件预演活动针对类似火灾、中毒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根据制订的预案,进行预先演练,积累一些经验,使师生在遇到类似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着冷静应对。通过对不同规模和类型突发事件的研究,结合各实验室的特点,制订符合实际的预演方案,通过演练使师生掌握逃生、自救及救护他人的基本技能。

六、结束语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篇6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typesofpollutionandhazardsexistingintheuniversitylaboratory,andexplainsthatuniversitylaboratoryisoneofthesourceofenvironmentalpollutionthatcannotbeignored,withcomplextypesofpollution,andhightoxicity.Fordifferentpollution,thepaperputsforwardthecorrespondingcontrolmethodsandpreventivemeasures,andpromotestheenvironmentalprotectionforthecity.

Keywords:laboratory;waste;environmental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

中图分类号:X5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大学教育改革的深化,一方面实验教学得到了更深层次的重视,实验教学任务日益繁重,另一方面高校所承担的科研课题越来越多元化,繁重的实验教学任务以及名目繁多的科研项目,使得实验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庞大系统。随之而产生的废气、废液,以及固体垃圾等也在日益增多,实验室的污染有着种类相对繁多、毒性较大的特点,但由于治理措施的缺失,而使高校实验室快速成为了重要的城市污染源之一。由于高校实验室隶属于相对独立的行政单位,在高校教学中又属于辅助教学部门,使得其污染问题极具隐蔽性,加强实验室废气废液废物处理行为的管理,已经是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所必须重视起来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高校实验室的污染,已经由过去单一的化学污染为主的局面,转变为化学污染、微生物污染齐驱并驾的势头。

有机物污染和无机物污染统称为化学污染。有机物污染中的有机试剂并不直接参与化学反应,只是起溶解以及分离作用,消耗的有机试剂以各种形式排放到周边的环境中,由于其不参与化学反应,其排放量相当于试剂总的消耗量。一些剧毒的有机样品,如农药、苯并(α)芘、黄曲霉毒素、亚硝胺则是有机物污染中,构成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污染成分。

强酸、强碱、重金属、氰化物的废液与残渣构成了无机物污染的重要源头。其中汞、砷、铅、镉、铬等重金属的毒性不仅强,且有在人体中有蓄积性,是使促使人类发生病变的重要帮凶。这些化学废弃物不仅包含大量的强酸强碱有害物资、以及危害环境的有机溶剂、还有很多是剧毒药品的代谢物,他们不仅仅造成环境的污染,对人类的潜在危害足可以导致受害者发生畸形、致癌、突发病患等,是化学污染中对人类健康与生存环境构成危害的最重要污染源。

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包括生物废弃物污染和微生物细菌毒素污染。

微生物实验室的标本,诸如血液、尿、粪便等;以及检验用品,细菌培养基和细菌阳性标本。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大量高浓度含有害微生物的废气、废液,其中一些废弃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对人体的侵害具有高度的危险性,有些微生物传播途径不明、含有尚无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菌或其毒素,如未经适当的灭菌处理而直接外排,会造成严重后果。

目前我国拥有各类高等院校将近二千所,高校实验室实际上是一类典型的具有隐蔽性的污染源,建设的越多发展的越快,由其带来的污染程度也会越高。很多高校都与居民区毗邻,排放的废气废液废物,可直接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实验室的下水道与居民的下水道相通,污染物通过下水道形成交叉污染,最后流入河中或者渗入地下,危害性不可估量。

所以,加强实验室废气废液废物处理行为的管理,已经是必须提到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日程上的大事了,同时,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的落实从实验课做起,也是高校实验教学与绿色城市环保建设所必须重视起来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实验室污染物的处理办法

对实验室污染物的处理,原则为采用分类收集、存放、集中处理的方式。提倡采用废物回收以及固化、焚烧处理方式。

实验教学中应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尽可能减少废物、残夜量、各个环节应把好污染关。

对产生的废液,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处理废液时可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离子交换、次氯酸钠氧化等方法处理后排放,有机溶剂废液应根据性质进行回收。

含汞废液、含镉废液、含砷废液、含酚废液、要分别采用分离沉淀、离子交换、萃取等方式的处理后合理排放。

实验室中所产生的少量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空气稀释排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应通过液体吸收或者燃烧等方式处理后才能排放。

生物类废物应根据其病源特性、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地点,专人分类收集进行消毒、烧毁处理,液体废物一般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固体可燃性废物分类收集处理、一律及时焚烧。固体非可燃性废物分类收集,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彻底消毒后作最终处置。

玻璃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等盛装污染样品后,可以用高浓度的有效氯溶液浸泡、清洗后重新使用,严重污染则采用废弃的办法。盛装标本的玻璃、塑料、搪瓷容器可采用煮沸灭菌、或者用3000mg/L高浓度的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浸泡6小时,用洗涤剂及流水刷洗、沥干;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用压力蒸汽灭菌后使用。尿、唾液、血液等生物样品,加漂白粉搅拌后作用6小时,倒入化粪池或厕所。或者进行焚烧处理。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

    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1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时间简史读后感800字优秀范文(4篇)

    - 阅1

    时间简史读后感800字优秀范文《时间简史》这本书主要内容是:从古代的天文学说到了现代的天文学,也是从宇宙大爆炸说到宇宙为什么会形成黑洞。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时间简史读后.....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400字范

    - 阅0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400字范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讲的是在一个大年夜的夜晚,一个小女孩穿着一双她母亲曾经穿过的大拖鞋带了一口袋火柴在下雪的夜晚出来卖火柴,.....

    经典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6篇)

    阅:0

    经典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篇1关键词:清遗民独特性文化遗民传统文化遗民是中国历史独有的现象,王朝更替之际,士....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6篇)

    阅:0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篇1【关键词】站内感染;管理;控制血站是指采集、储存血液,并向临床或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

    简述教学技能的概念(6篇)

    阅:0

    简述教学技能的概念篇1一、体例与结构的变化将2011年版数学课标与实验稿数学课标的体例与结构相比较,便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