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拓展训练心得(整理2篇)
来源:
野外拓展训练心得范文篇1
关键词:拓展训练;体育课堂;实践性研究
一、前言
21世纪的大学生从小在家长的娇纵下养成了自私自利、孤立任性、缺乏爱心等不良习气,但是,年轻的他们又有接受挑战的心理欲望,将心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中,是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有效手段。创新、实战、探险、承担风险、面对挑战的信心与理念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心理素质,是当代大学生作为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学生实施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是21世纪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体育教育研究的紧迫课题。体育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体育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和综合国力;体育的功能在于培养人们超越自我、勇敢顽强的品质和迎接挑战、承担风险的意志力,而心理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使大学生在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陶冶情操、磨炼意志、锻炼团队、完善人格”的目的,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以动态形式投入到亲身体验的受教育过程中。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既是教育手段的进步,又是教学理念的更新,符合高校素质教育发展性、全面性、创新性的特征以及高校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规律的需要。因此,本文将目前广泛而又成功的应用于社会培训业的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堂,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二、研究现状
美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很多发达国家的体育教育课程都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开设了拓展训练内容,其项目包含了如断桥、天梯、独木桥以及空中单杠等,教学中实施的身体语言、信任背摔、攀岩、野外生存等项目其实就是常见的拓展训练内容。青少年把能力视为一种必备生活技能,类似课程在许多中小学中也有开设,与此同时,许多的校外培训机构也以学校为依托进行培训。在我国,拓展训练约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而真正发展却只有十几年的时间。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开展,新课程体系也在不断引入高校体育,1998年,“野外生存体验”公选课率先在中国地质大学开设;2002年,首次全国大学生野外生存与生活实验课题在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的带动下顺利开题,全国7所高校在黑龙江帽儿山、浙江大明山、湖北神农架等三个地点进行了7天生存体验;2004年,课题“高校体育课程-户外运动教学体系的研究”获得全国大运会科研论文报告会一等奖。随后,高校野外生存课程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引领下,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
三、结果与分析
1.将心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堂理论探讨
(1)心理拓展训练——全新的锻炼观念。传统观念认为:只需不断补充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便可以在激烈竞争中出类拔萃。但纵观现代信息社会,想成为一名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就必须有很好的心理素质。2001中国青年报进行了《人力资源:青年职业前景与跨国公司在华战略》的调查,结果显示:跨国公司选才时最看重的特质有以下四项:创新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精神以及忠诚度。因此,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团队精神、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能力等精神和意志,才能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2)心理拓展训练——有别于传统教学运行机制。传统体育教育模式是: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把传统知识技能当做教学的最终目的,并只重视对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健康的心理培养,把学习知识与建构人的精神层面分离开,其弱点就是:压制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培养创造性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拓展训练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处是:拓展训练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为学生特别设计的个性化的“学”为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是一种体验式教学方式,大学体育课介入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推动传统体育教育观的急速转变。
(3)心理拓展训练——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挑战性、健身性、实用性、终身性、方法多样、途径多、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等是拓展训练课程的主要特点,它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尽管在不断地改进体育教学的改革,但是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教育担负的重任是不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而现实是,我们目前的体育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身心健康令人担忧”的现状。心理健康、体质增强、社会适应性提高的健康三维观是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不仅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更要懂得科学锻炼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进大学生身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拓展训练在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系统的增进“健康”的方式的基础上,能很好地协调学习和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体育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拓展训练能让学生更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气质类型、情绪倾向、行动风格等,展示自己的天赋特性和能力。
2.心理拓展训练进课堂是大势所趋
目前,一部分大学生处于动态游弋状态中。很多大学生有明确的个人目标,但却不知道怎样去实现;他们有着很强自信心,但面对困难又表现出脆弱的心理;他们有远大的抱负,但缺乏顽强的意志力和韧性;他们智商很高,思想活跃,但学习生活中,他们偏重理论学习,忽视实践能力;强调个人能力,缺乏团队意识;强调优越的物质生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心理状况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学生寻找出路,而心理拓展训练已经被部分院校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结论与建议
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融合学校的条件和特点,开发适合自己的拓展校本教材,开发一些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培养意志力、提高适应力和交际力的训练项目,从而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紧扣“心理训练”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使高校拓展训练教学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拓展训练课程应坚持立足校内,以实践训练为主、课堂讲授为辅,积极邀请成功人士或者校外知名专家进行心理拓展训练,从而拓宽大学生视野,优化社会实践活动量,在实践中使大学生提高素质、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林凯.体育课中融入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
验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5).
[2]陈雷.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可行性研究[J].长春师
范学院学报,2011(10).
野外拓展训练心得范文篇2
为了培养企业新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员工素质,促进人员交流精神,拓展训练成了各大企业的培养新员工新宠。中秋节刚过玩,笑翻天基地周边群山环抱,古木参天,花香馥郁,沁人心脾。笑翻天乐园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被笑声、口号声、欢呼声打破,我们所有精英们分成4个小队,在此展开各种项目的大对抗,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野外拓展训练。
如果说,拓展训练也是一本书,那么翻过穿越电网,隔过信任背摔,放下城市定位,我最想看、最愿意去回味的还是信任行走项目!
通过野外拓展训练,员工们不仅欣赏到了美景,放松身心,洗去辛劳,更增进了同事之间的沟通和相互信任,增强了团队凝聚力,进一步保持了系部团结协作、活跃奋进的良好氛围。同时也让领导层从工作岗位走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钟灵毓秀,体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磨砺他们的意志和忍耐力,强化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短短的一天训练,我们仿佛走过了人生漫长的一段。感动与感悟的太多,最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在厚厚包裹下脆弱与敏感的内心,感受到了最真实的自我!正是这份真实,才使得我们的心与心贴的更近,我们沟通、配合、交流才更加顺畅,我们才享受到了每一份力量、每一分快乐!

野外拓展训练心得(收集3篇)
- 阅0野外拓展训练心得范文篇1关键词高校素质拓展体育课一、问题提出的时代背景(一)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弱点。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对大学生的素.....

旅游市场发展前景(收集3篇)
阅:0旅游市场发展前景范文篇1[关键词]黄河石林;客源市场;营销策略[中图分类号]F59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

野外拓展训练心得(整理2篇)
阅:0野外拓展训练心得范文篇1关键词:拓展训练;体育课堂;实践性研究一、前言21世纪的大学生从小在家长的娇纵下养成....

车间包装管理制度(收集5篇)
阅:0车间包装管理制度篇1一、出口班组职责出口班组主要负责规范装车车辆确认、堆码总包、车辆施封、路单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