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工程建设论文(整理2篇)

来源: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篇1

论文摘要:文章就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问题,对明确资源建设的定位、理解与掌握管理应用系统的功能、进行资源组织和解决资源使用权问题进行了探讨。

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广西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对广西先进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传播和利用是文化建设与时俱进、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具体表现。这对扭转农村和贫困地区文化信息资源的匾乏状况.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共享工程建设中资源建设和利用是核心和灵魂是共享工程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衡量文化共享工程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没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广西在努力做好共享工程各级服务网点建设的同时,把资源建设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和总结建设的方法,扎实有效地开展共享工程资源建设。

1明确资源建设的定位

广西位于祖国南疆,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和大西南地区的交汇地带,与东南亚内陆相交,是联系中国和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和大西南出海通道。广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民族生态和民族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世界级的自然山水风光等旅游资源珍稀可贵,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广西又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汉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中华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汇处,文化的吸纳和辐射空间广阔。这些为我们参与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提供了极有利的基础条件。

为了有序地开展资源建设避免重复我们在资源建设中始终把握着一个准确的定位正确地处理好国家中心与省级分中心资源建设的关系,实行适应需求、有效建设的原则。在国家共拿工程资源建设的框架下将建设的重点放在突出广西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资源建设上精心策划、精心选题,寻找亮点创造性地开展资源建设形成广西特色和品牌。对于基础信息资源和共性资源建设,我们的原则是采取与国家中心共享的方式,以达到集中精力,集中优势,多快好省,高效率进行资源建设的目的。

广西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思路是,以现己形成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工作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将原有其它系统建立的数据库资源按国家中心的相关标准逐步进行整合,为全国共享创造条件,广西图书馆于2006年实现了trs全文数据库向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的数据迁移:另一方面对新建数字资源,以广西文化系统可控资源为主,建立舞台艺术、图书馆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资源;建立适合广西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实用技术、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学习以及大众生活、社会教育密切相关的资源。突出广西地方特色,使广西共享工程数字资源成为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2、充分理解与掌握应用系统的功能

在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中对资源管理应用系统的理解和应用对于资源建设的构成和质t至关重要。在广西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中我们对数字资源建设的理解是相关群的概念而不是多个数字资源简单的堆砌;对一条数据的理解不是平面的、独立的而是能体现知识的立体结构、有机关联的。基于这种工作思路我们在资源建设中始终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相结合一直采用由共享工程国家中心推荐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

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是国家图书馆开发研制应用于”中国实验型数字图书馆“的系统平台,该项目2005年获得文化部创新奖。系统由资源建设体系、用户服务体系和资源管理体系组成是一个体系完整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可以很好地满足图书馆等单位对数字信息加工、提供利用和管理的需要。该系统数据资源建设以国际元数据标准为基础制定了统一的数字数据著录标准同时采用了标准的xml文件格式使数据加工达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将各馆物理上分散的数字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加工和存储体现出良好的知识结构性。该系统采用灵活直观的树型数据库结构模式可使数据加工中体现出一条数据的各个层面和与其它数据相互之间的关系。使读者检索到一条数据时可获得一批相关的数据体现出知识的立体结构性。该系统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资源加工中可实现自动标引、自动分类、主题词自动提取等功能并能快速将加工好的信息资源送上互联网为读者提供服务。该絮统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不仅支持大馆进行大规模的数字资源建设,也可在中小馆中用于规模不大的数字资源加工和组织并可在不同类型的服务器上使用。

通过4年多的实践我们认真理解系统的基本思想和资源库之间的关系掌握实现系统功能技巧灵活有效的加以应用。目前广西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两个省级中心和南宁、柳州市分中心利用该系统共建立了20多个数字资源库并建立起了各库之间的相关关系实现数据间的链接和跨库检索。具体数据尽可能地体现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丰富数据的内容增强可读性。同时还可根据共享工程资源利用的需要对数据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发布不同主题的资源提供利用。如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中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就利用资源库中的相关数据共同组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专题栏目。

2006年,我们在文化厅的指导下利用该系统异地检索的功能完成了广西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与南宁、柳州市图书馆共同打造的广西共享工程元数据检索平台建设将广西共享工程元数据分别存放在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的服务器上对象数据分别存于各参加馆的服务器上实现了两个省中心和两个市级分中心,南宁、柳州和桂林三地的资源共享读者通过一个界面就可检索四馆三地的资源在省区共享工程资源利用中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3精心进行资源组织

利用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进行资源加工资源的组织是一个重要内容。要体现数字资源的知识网状立体结构资源的组织的理念不仅是建一个库的问题而应是如何建立一个主题资源群体的问题。一个主题资源的构成是由一个主库和若干个辅库组成的屯主库与辅库的关系是根据将要建立的主题资源来确定的。并且主库与辅库也是相对而言的。

如:”文化旅游”主体资源是以景区景点库为主库,与建筑、民俗、人物、作品事件、土特产等库相关联组成文化旅游主题资源:“广西文物”主题资源是以文物库为主库与作品、事件和机构等库相关联组成的。一广西舞台艺术”主题资源是以作品库为主库与人物、事件、机构和景区景点等库相关联组成的。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建立“文化旅游”主题资源时景区景点库为主库其它为辅库:而建立”广西舞台艺术“时作品库就成为主库其它库与之相关联。因此在主题资源建立时就必需确定该主题资源与其它资源库的相关关系。

在资源建设中我们着重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资源建设要做到科学规划充分考虑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广西我们针对两个省中心和市级分中心的实际情况确定资源建设以各自的地域文化、资源厚度为背景作好资源建设的分工界定分工协调打造各自的精品资源,并加以整合形成覆盖全区的广西特色的品牌资源。二是精心策划认真组织。要分析好确定的主题资源建设内容和相关资源编写好资源建设角本确定元数据结构。数据制作遵循国家中心制定和推广的标准规范认真做好数字资源采集、录入、编辑、审校等工作确保录入数据的质量。

另外我们还根据不同资源库和数据所反映的主题设计确定不同的显示模板丰富数据的个性化。通过不同的网页设计将资源整合推荐出来使资源丰富多彩。

4重视版权,依法进行资源建设

文化共享工程是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手段,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必须高度重视资源建设中的版权问题,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采取有效的方式妥善解决资源使用问题,避免因版权问题影响共享工程资源的正常建设和利用。目前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解决版权的使用问题:

(1)资源收集与整合。在资源建设中对于资源的收集我们主要采用三种方式进行:一是注重平时的积累,我们利用公务活动、基层辅导和外出旅游等机会深入到广西各景区、景点和各有关活动现场等进行自主现场拍摄照片、视频和文本资料的采集;二是收集网络上公开、不涉及版权问题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三是对馆藏文献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汇编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力量建立了集资源采集和制作体系形成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资源。如广西桂林图书馆制作的“古东秋行”(视频)“桂林的雪”(视频),“南宁市图书馆的”老农家”等数据。

(2)通过举办活动获得资源使用许可。有目的的通过图书馆组织的各种活动组织资源与活动参与者签定资源使用协议书。如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举办的‘’八桂讲坛“和“桂海讲坛“都事先与讲座主讲人签定资源使用协议,包括图书馆举办的flash科普动画制作大赛、摄影赛、演讲赛、读书征文等。通过活动的开展,解决这些活动作品资源的使用权问题,获得了一批品质优良、内容丰富的资源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广西共享工程资源建设。

(3)通过合作获得资源。广西图书馆加强对正在实施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所形成的文化资源的收集和整合,通过广西文化厅获得了一批广西非物质文化保护的资源;2006年8月,在合作互惠的基础上与广西文化音像出版社签定了合作协议获得了大批广西舞台艺术资源,此外,目前还正在文化厅的协调下收集和解决“八桂群星奖“和广西文物的资源问题。广西桂林图书馆与桂林市科普联合作建设“桂林科普平台‘’,具体负责桂林市科普联有关资源的制作与加工获得了一批农业科技和科普资源:还通过征集方式从桂林电视台获得了一批地方电视专题片。

(4)力争与相关单位和个人协商获取资源使用权。我们已开始这方面的工作准备与共享工程合作单位,如广电、教育和新闻出版等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协商资源使用权问题。

广西实施共享工程建设以来,充分发挥全国独有的两个省级中心的优势本着分工协调、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突出地方特色、有效建设的原则狠抓不懈地开展资源建设。两个省级中心都建立了专门负责资源加工制作的部门,使资源制作加工持续有效进行。特别是2005年后我们按’‘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大纲’‘的要求,加大了资源建设的力度。广西利用国家管理中心提供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搭建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和服务平台制作了广西舞台艺术、广西旅游、广西文物、广西科普、广西人物、广西农业广西政策法规、广西地方文献等地方性、民族性主题数字资源253gb。其中广西图书馆数据35223条、图片15657幅、音视频374部数据量1246日;广西桂林图书馆数据20073条图片103487幅、视频854部,总容量129gb。

南宁和柳州两个市级分中心也利用国家中心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进行数字资源制作并已制作了南宁国际民歌节、南宁印象、广西少数民族和柳宗元文献等资源。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篇2

论文摘要:随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我省的深入实施。出现了一些认识上、投入上、机制上的困难和问题。结合云南的实际,就如何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出了几点看法。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工程,其主要内容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和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共享工程服务网络.以卫星网、互联网、有线电视及数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各类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数字化、均等化的公益文化服务。笔者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图书馆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就如何实施好文化共享工程谈几点看法。

1建立健全文化共事工程的保障机制

1.1制定云南省各级支中心和农文网培学校管理办法

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与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通知相衔接。上世纪80年代云南省文化厅制定的《云南省州、市图书馆工作条例》和<云南省县级图书馆工作条例》分别成了各级政府实施图书馆建设的政策依据。因此,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及时制定下发关于文化共享工程的管理办法,将能够敦促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做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

1.2增加共享工程人员编制

近几年来,随着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和古籍保护工作的相继开展,进一步加大了各级图书馆的工作量。但是,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却严重不足。目前,云南省欠发达州市图书馆在职人员普遍仅有20人左右,县级图书馆仅有6人左右。以临沧市为例,市图书馆有20人,双江、镇康县2个图书馆仅有4人,无论开展文化共享工程、古籍保护工程,还是日常图书馆工作。都显得人手不足、力不从心。为此,建议云南省文化厅与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尽快联合下发关于增加文化共享工程人员编制的政策文件,保障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的正常运转。

1.3将各级共享工程支中心纳入政府编制机构进行管理

文化共享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项德政工程、创新工程、民心工程。要做好省、州(市)、县、乡(镇)各级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首先应将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编制机构进行设置和管理,确保编制、人员、经费的落实。

1.4建立文化共享工程督导机制

省、州(市)文化主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县、乡、村实施共享工程进行检查、督促和调研,帮助协调解决问题,这也是保障基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1.5建立健全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建设的工作机制

1.5.1理清文化站人员管理体制。2003年政府机构改革以来,将文化站人员划归乡(镇)政府管理,脱离了县文化局的管理。但是由于这种改变,导致近几年来文化站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以临沧市为例.全市95%的文化站人员被当地政府安排去做林改、核桃种植、烤烟种植等工作,文化站仅有“一站一人”,图书室则长期关门不开放,致使文化部、财政部“送书下乡”工程所赠送的图书发挥不了作用。为此,要建好农文网培学校,首先必须理顺管理关系,将文化站人员的管理权收归县文化局,确保文化站人员能够专职开展文化服务、图书借阅.尤其是农文网培学校建设工作。

1.5.2增加人员编制。随着农文网培学校建设向村一级普及,每个乡镇必须配备3名人员,才能保障农文网培学校图书借阅、教学培训、辅导村级分校建设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1.5.3建立长效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将农文网培学校的建设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保障农文网培学校建设的维护费、网络费、电费等日常运行费用。比如由于支付不起网络费,临沧市沧源县9个乡镇农文网培学校正常开放的只有2个。因此,将农文网培学校建设经费纳人当地财政预算的同时,省、州(市)级财政还应给予一定的补助。

1.5.4将农文网培学校建设纳入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只有乡镇领导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才能做好具体建设工作。

2实施文化共享工程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通过认真总结建国以来图书馆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必须重视解决好几个难题:

2.1关于硬件的问题

我省三分之二以上的州(市)、县级图书馆普遍存在硬件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许多图书馆勉强达到国家三级图书馆的最低要求,大部分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存在“一张桌子、一个工作人员、一间小房子、一千册陈旧藏书”的落后状况。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为此,在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工作中,要认真汲取经验教训,切实加强硬件投人,按照国家标准,认真配置好相关设施设备。

2.2人的问题

要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人为本”,一方面加强基层工作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做好读者服务工作.这也正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所必须解决的“软件”问题。

2.3服务的问题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大一学生会自我介绍(收集6篇)

    阅:0

    大一学生会自我介绍篇1我叫xxx,xx系xx班,来自山东,齐鲁大地给了我直爽的性格,但又不失稳重,后来不远千里来到南京....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整理2篇)

    阅:0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篇1论文摘要:文章就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问题,对明确资源建设的定位、理解....

    对海洋污染的建议(收集5篇)

    阅:0

    对海洋污染的建议篇1关键词:环境救助响应程序收费标准一、前言随着大陆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日益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