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会议总结(整理2篇)
来源:
健康教育会议总结范文篇1
刘利民在讲话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刘利民强调,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全面总结各地各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成为我们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各地各校要认真地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
刘利民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从制度建设、课程建设、经费保障、心理辅导辅导室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入手,印发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性文件,指导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他要求,各地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也要根据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要求,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新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提出了“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十六字工作方针,要求各地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全面普及、巩固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以及初中、高中五个阶段,分别规定了具体教育内容。指导纲要要求,各地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指导纲要还要求,各地各校要制订规划,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
福建省、福建省厦门市、湖北省武汉市、山西省晋中市、重庆市沙坪坝区、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山东省济南市第九中学等8个单位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健康教育会议总结范文篇2
二次大战后,日本受美国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健康教育思想的影响,日本人认识到:“身体教育主要是促进身体发育的系统教育,而健康教育是关于身体保养的系统教育,两者在以身体当对象上是共同的,都是为了保持健康。因此,应该同时作为体育科学的内容”[1],出于这种认识,日本战后第一部《学习指导纲确》明确把学校体育的名称从战前的“体育”、“教练”改成“保健体育”。
在以后的历次《学习指导纲要》中也一直非常重视健康教育。
在我国,虽然党和政府非常关心青少年的健康。但我因学校体育始终十分强调体育的培养。重视主动锻炼身体而轻视对身体的合理保养及健康指导。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体育”就是“身体训练”加道德教育。健康教育被认为是医药卫生部门的事,这种认识和状况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未。一种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追求综合教学效果的新体育教育思想形成以后,[2],人们才认识到:“体育锻炼主要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健康教育主要是维护健康,保护体能发展。”[3],中日两国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的认识不同,在两国提出的体育目标中得到最好的证明。中国在1985年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了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特别强调运动技术的掌握;而日本在1977年的体育目标中则注重学生运动兴趣,学习运动的方法,提高运动和活动能力,对运动技术的要求很少提出,同时重视学生对健康生活的理解和保护指导。
日本学校保健体育中的体育部分同中国学校体育的内容大致相同。??日本在1990年实行的《学习指导纲要》中确立了小学体育以游戏和基本运动能力为主要内容。而中国学校体育以运动技术和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由于日本40年代就把健康教育作为体育科学必要的组成部分,几十年来,他们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坚持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我国是在1988年才开始在天津、湛江地区部分中、小学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实验。所以,在1993年新的《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强调了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的内容上,中国比日本要丰富些,实用些。
日本在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的途径和方法上,有两个特点:①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学互动;②重视课外的教育和活动。而在我国学校健康教育主要是课堂传授知识。
日本体育与健康教育师资来源主要由体育科学专业、健康专业、体育教师专业、社会教育督导、体育娱乐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生产体育专业、运动医师专业培养。而中国体育与健康教育师资由体育保健康复专业、体育卫生教育专业培养。但起步很晚,全国仅几所高等院校开办了上述专业,远不能满足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健康教育师资严重不足。目前,主要由校医、保健教师、班主任、大队辅导员、培训后的体育教师、体育卫生专业毕业生担任。
从两国师资来源比较看,中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师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明显低于日本。特别是学校健康师资有待进一步加强,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五、字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效果的比较:四十年来,日本坚持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使日本孩子懂得了健康的意义,学会了保健的方法,形成了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促进了学生身心同步健康发展,也培养了学生具有社会需要的生存能力,竞争意识和本领。而中国学校体育正是由于缺乏了应有的健康教育才造成了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许多不爱体育,不会运动,不懂得保健的体育盲加健康盲。但值得可喜的是中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据对天津、湛江八所实验小学的三干多名学生的调查,表示喜欢本课程,学习后锻炼的主动性有提高,对养成卫生习惯有帮助,能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行动的学生分别占调查人数的97.7%、95.5%、97.5%、90.5%。八所实验中学四千多名学生的调查结果也大致相同。”[4]可以预见在1993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指导下,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将有明显的改观。
(一)结论:
1.日本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如培养形式灵活,培养层次结构多样化等。
2.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能明显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能提高教学效果。
3.我国在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同时,?应搞好师资培养,科研工作,以理论指导实践,使之具有中国特色。
4.改革我国高校体育专业不适应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的现状。
(二)建议:
中国在进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过程中,健康教育问题最为突出。许多学校没有对开设健康教育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引起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认识长期局限于智育教育的圈子里,忽视了身体素质教育是智育和德育的基矗为此,笔者建议:1.转变学校教育观念。学校教育应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把重智轻体真正落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上来,搞好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
2.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做到有专人分管,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同时,上级教育部门应对学校健康教育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将其列入教学质检和学校规范化建设达标,考核的内容之一,提高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车间副主任有哪些岗位职责(收集8篇)
阅:0车间副主任有哪些岗位职责篇1一、质量管理1、负责对公司生产计划进行跟踪,发现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2、组织不....

健康教育会议总结(整理2篇)
阅:0健康教育会议总结范文篇1刘利民在讲话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

学校小卖部经营管理方案(收集3篇)
阅:0学校小卖部经营管理方案范文篇1第一条学校食品安全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把食堂、超市(小卖部)的管理列为常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