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专业论文(整理2篇)
来源:
测绘专业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专业认证;测绘工程;课程体系;讨论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121-03
基于《华盛顿协议》框架的工程教育认证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权威和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本科学位和工程教育人才质量互认的国际认证协议,其核心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质等效”措施,使各成员国对相同专业的工程教育质量和工程从业人员学位及能力相互认可,这对于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提升被认证专业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是十分有利的。在我国,施行注册测绘师制度和推行工程教育认证几乎是同步开始的,此举旨在构建中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进中国工程教育改革,通过推进高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立与注册测绘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提升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认可度和竞争力。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中国以全票通过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国。2016年6月2日,在吉隆坡大会上,中国又以全票通过,被确定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国。这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达到了国际“实质等效”要求,工程教育质量得到了国际认可,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了一大步,对推动国内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具有时代意义。
一、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认证现状及其意义
2012年3月14日,经教育部批准,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被纳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同年6月,作为试点单位,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第一个通过了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认证。截止目前,我国已经进行了2012、2013和2014年三次完整的测绘工程专业认证,通过测绘工程专业认证的高校包括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11所高校,详情可在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官方网站查询。目前,我国鼓励相关高校和测绘人才培养单位自愿申请测绘专业认证,此项举措旨在促进中国高校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和做法进行测绘人才教育改革,对目前高校测绘教育进行规范和指导,最终为培养高质量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测绘人才提供了一种参考模式,同时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进行测绘教育还是建立高校测绘教育与注册测绘师制度相衔接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测绘教育,一般都强调专业教育的完整性,忽略了测绘教育的工程背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工程背景”,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手段,正好可以规范高校测绘教育,促使高校进行测绘教育改革,向着为国家培养注册测绘师的方向发展。
二、专业认证条件下的课程改革
从专业认证标准对课程的要求来看(相关标准详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官方网站),一个专业要通过认证,其课程设置不仅有类型、性质和数量的要求,还要注意协调不同类型和性质的课程比例,更重要的是整个课程体系要能支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为学生毕业能力的达成起到支撑作用。这决定了专业认证核心是以学生学习产出为衡量尺度,一切教学过程都应当围绕学生能力培养展开。经过研究,我们针对测绘工程专业课程开展了以下教学改革措施。
1.树立以“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过程强调要以学生学习成果为核心,即遵循“以成果为基础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OBE)”的教育理念。OBE强调五个方面:(1)学生学到什么成果;(2)为什么让学生学到这些成果;(3)如何帮助学生学到这些成果;(4)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学到这些成果;(5)如何保障学生学习到这些成果。从OBE强调的五个方面可以看出,工程教育认证核心不在于学校教了什么,而在于学生学到了什么,同时还强调为使学生能持续不断地学到预定成果,教育方还必须采取措施使办学条件持续改进,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评价和反馈。为此,国内高校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平台,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紧跟时代前沿动态,适时开展教学改革,将人才培养目标分解到学生毕业要求中去,通过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先进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的促使学生各项毕业能力指标的达成,并记录教学过程和各利益方的反馈信息,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2.合理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工程教育认证统一标准要求各专业必须根据专业特点和学校自身定位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且课程设置要能支撑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为此,必须通过充分调研并和企业界及其他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得到来自各界的反馈信息并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动态调整,这样才能最终制定出既符合社会及经济发展又有利于专业及学科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贵州大学经过调研和深入研究,确定了培养目标定位是“立足贵州,辐射全国,放眼世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地面、地下及三维空间数据采集和处理、精密工程测量与变形监测、空间大地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并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和人文素养,能够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地质勘查与矿产资源开发、地理信息采集加工与应用、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等领域的测绘工作以及管理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2)具备胜任国家基础测绘工程岗位、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土木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地质勘查与矿产资源开发、精密工程测量、地下工程测量、地理信息行业等领域的测绘工作能力;(3)具备领导和协调团队工作的能力;(4)具有一定的创新、科研以及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5)进行测绘生产时,能充分顾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使测绘生产与自然界协调有序进行。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我校近年来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指导,以培养注册测绘师后备人才为目标,对我校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体系进行了调整优化,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测绘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
3.兼顾就业,设置个性发展为特征的整体优化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工程教育认证规定,各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体系必须能够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工程教育认证培养目标要求明确给出毕业生毕业五年内的职业发展和岗位职业能力的达成度目标,课程作为教学的最基本单元,应该为学生具体毕业能力达成提供基本支持。因此,要使学生达到预期毕业要求和达成培养目标,就必须首先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贵州大学作为贵州省唯一的测绘本科及硕士人才培养机构,其课程体系设置不仅考虑了工程教育的认证需求,同时还兼顾了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具体来说,就是以学生能力产出为导向,并将学生需要达成的各种“能力”理解为是能够胜任不同部门和领域从事测绘相关岗位的工作,所以在满足工程教育认证对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要求前提下,又按照能力分类设置了不同的课程选修模块。比如,学生如果想到矿业领域就业,则除了在学科大类中选修必须的课程之外,可以到“矿业领域课程模块”中去选修包括采煤概论、工程地质学、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土地复垦与环境保护、地球科学概论、爆破技术等与矿业领域就业紧密相关的课程,即可有效支撑学生在矿业领域就业能力的达成。又如对于那些打算进一步深造学习的同学,则可在“考研课程模块”中选择现代数据处理、高级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数值分析和现代空间大地测量等与研究生教育相接近的课程即可(具体设置详见文献)。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个性发展,通过适当引导,还可以起到就业分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4.改革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如果说良好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毕业能力的达成提供了支撑,那么课程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这种支撑的保证。为达成各项毕业要求,显然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行不通的,因为在这种模式下,课堂完全由教师来掌控,学生学习过程是被动的,由于缺乏“参与”使得课下打瞌睡和玩手机的学生不在少数。要实现OBE模式,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笔者有幸在贵州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下,对我校2014级测绘工程专业尝试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的“讨论式教学”试验。这种教学方法实施过程是:首先由教师进行一定学时的传统课堂授课,授课之后留有一定的学时,通过事先设定一些与授课内容有关的延伸课题作为“作业”,学生在准备一段时间(2―3天,最长一周)后在课堂进行分组发言和讨论。结果表明,这是一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良好教学方式。通过准备过程,学生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并试图解决,整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查阅文献和表达的能力,更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和掌握学科前沿的欲望。一些学生在准备“作业”的过程中还将发现的问题申报了学校SRT项目,大大超出笔者当时的预料。笔者教学试验经历表明:只要设法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质,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并最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则我们的课堂就可以得到无限延伸和拓展,而学生也必将在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终身受益。
5.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以《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为试点,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并逐步在其他课程中实施和推广。改革的核心是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力度。比如,在上述“讨论式”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和评价学生的讨论和发言,助教(研究生担任)则记录下这些情况,并按一定标准进行打分,最后将这部分成绩按比例计入该门课程的总成绩。除此之外,对于那些未在课堂发言的同学,则要求针对发言主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提交文献阅读报告,对这部分同学,也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报告成绩计入课程的总成绩。另外,鼓励学生申报与课程相关的SRT项目和自主探索开展测绘实验项目,对于这部分学生则给予适当的附加分数。总之,先进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有相应的课程考核方式加以支撑,否则必将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改革效果。
三、结语
近年来,我国注册测绘师制度已逐步走向正轨,但是国内高校测绘教育与测绘职业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有效配合和建立与注册测绘师制度相衔接的高等测绘教育和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各高校做了积极探索。以国际工程教育为背景的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认证,为高校测绘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和可供借鉴的模式。近两年来,贵州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按照测绘专业认证标准并兼顾注册测绘师制度以及学生就业需求,对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优化,整个课程体系同时兼顾了专业认证和毕业生的就业实际需求。在教学中,改革了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核心在于将“以学生学习产出”为最终目标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每一门课程教学中去,为此采用了“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意识及创新能力,以“授人以渔”的方式引领课堂教学。以上是我们针对测绘工程专业所做的一些课程改革探索,希望借贵刊平台和广大同仁交流学习,共同促进高等测绘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焦明连.专业认证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建设研究[J].测绘科学,2015,40(11):182-186.
[2]樊一阳,易静怡.《华盛顿协议》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4,(8):45-49.
[3]ABET.AccreditationCriteriaforEngineeringEducationProgramme[EB/OL].[2014-05-27]
http://EngineersIreland/media/SiteMedia/SiteMedia/servicesaccreditat-ion/Accreditat-ion-Criteria-for-Engin-
eering-Education-Programmes-FINAL-amended-Mar-09.
[4]ABET.Criteriaforaccreditingengineeringprograms[EB/OL].(2012-10-27)[2014-05-27]
http:///uploadedFiles/Accreditation/Accreditation_Step_by_Step/Accreditation-Documents/Current/2013-
20a14/eccriteria-2013-2014.pdf.
[5]于胜文,刘智敏,韩晓东.从注册测绘师制度和专业认证谈测绘工程专业综合改革[J].测绘科学,2014,39(4):169-173.
[6]张俊,董敏,张鹏飞,等.专业认证背景下测绘工程课程体系调整策略[J].教育文化论坛,2015,(6):52-55.
TheCurriculumReformofSurveyingandMappingEngineeringSpecialtyinContextofProfessionalAccreditation
ZHANGJun1,LIYi-xu2,ZHANGPeng-fei1
(1.DepartmentofSurveyingandMappingEngineering,MiningCollegeofGuizhouuniversity,
Guiyang,Guizhou550025,China;2.DepartmentofResources&EnvironmentofCollegeofAgriculture,
Guizhou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25,China)
测绘专业论文范文篇2
一、GPS系统组成及优点
GPS定位系统主要是由工作卫星的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及用户部分组成的。这三部分分别具有独立的功能和作用,同时各部分之间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定位系统。
GPS地面接收机接受天上四颗以上的定位卫星的电磁信号,接收机可根据所接受到不同卫星之间信号的时间差,准确的计算出接收机该时距离各卫星的距离。由于GPS卫星在空中位置可知,因此可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将卫星位置和已测出的距离进行换算,确定接收机在地球上的位置,包括经纬度、海拔等地理信息。目前,GPS导航系统已开始应用于考古测绘、农业生产、城市交通及国际战争中。如在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地区,因其是汉魏遗址,所以是考古重要地点,文物保护部门利用该定位专业技术,对遗址进行精确定位,并将遗址群绘制成为平面彩色图系,不仅使数据精确,更节省了人力物力;城市交通上以上海为首,历史性的跨入了“卫星时代”,交通部门可通过卫星定位对城市车辆进行定位,方便政府部门的管理,更便捷了百姓生活;国际战争上,利用卫星定位系统能够准确计算敌方阵营及重要部署,能顺利开展战争,给敌方造成致命突袭,有力把握住战争局势。
现采用的最新GPS卫星定位系统,能对发生的各种复杂变更情况较快适应,节省时间,避免人力损耗,能克服传统测量方法所存在的弊端,对动态监测过程能够真正实现数值化和信息化。在工程测量实际测绘过程中,GPS系统不只可以用于测量和导航,同时可用于测速及测时。GPS定位系统在测量过程中具有如下优点:
1.测站间的相互通视是传统测量学中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但在利用GPS定位系统过程中,避免了测站间的通视问题,能够使选点更加方便灵活,并使造标费用大大节省。
2.定位精度较高。GPS测量的优越性能随距离的增长而愈显突出。在一份对北京土地开发项目实施中,所要开发地区涉及10个边远郊县,而且多数位于山区地带,工作人员进入该地区后,易迷失方向,难以定位。通过GPS测绘专业技术的使用,可在50km以下的基线上,相对定位精度达到百万分之一上,在100km以上的基线上,定位精度达到千万分之一,轻松解决定位难问题。
3.定位迅速。利用该定位系统进行静态相对定位时,对20km以下的基线,快速相对定位通常只需20分钟;在动态相对定位时,完成初始化工作以后,可任意时刻对流动站进行定位,观测时间仅需几秒。
4.全天候工作。利用该专业技术进行观测定位的过程中,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也不会因天气状况影响观测效果。在平面控制测量的过程中通常以导线如结点、闭合导线的形式进行测量;在重要构造物测量时,通常布设成线形锁、三角网的形式。
二、工程测绘过程中GPS专业技术实施
1.工程测绘选点与标志的建立
在选点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要求:点位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地带,同时保证该地带视场要开阔;在对电磁波有干扰的地带不宜选点,如高压线、电视台及大面积的水域地带都将干扰电磁波的接收,在选点时不容忽视。
2.工程测绘外业的观测
GPS的对外观测作业主要有天线的安置、实时观测及对观测结果的记录等。
2.1安置天线
安置天线过程中主要注意对中、定向、整平和对天线高的量测。在静态相对定位的过程中,要把天线架设在三脚架上,并在标志中心的上方进行对中,同时保持基座上的水准气泡在居中位置。调整天线定向过程中,要确保定向标准线正向北方,误差小于5度。测量天线高时,应从相位中心量起,直至观测点的标志中心,此段垂直距离即为天线的垂直高度。
2.2观测作业
在进行作业观测任务时,及时捕获卫星的信号,并实时跟踪处理,获得定位所需的信息和数据,在安置完天线以后,为确保电源和接收机的正常开通,要将接收机安置在离天线不远的安全区域内,在开启电源进行观测时,要保证系统已检查无误。
2.3数据处理与成果校核
为了保证对外观测的质量和预期定位精度的实现,对观测成果的校核成为一重要环节。在结束观测任务以后,要对获得的观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校核,对出现的不合格的观测结果要及时采取补测措施,经确认数据无误后,方可对数据进行处理。
三、GPS工程测绘实施实例
1.GPS用于大桥的控制测量
作为对长江两岸鄂州市和黄冈市起连接作用的鄂黄长江公路大桥,在建造初期为使施工及设计便利,采用GPS专业技术对首选方案Ⅲ、Ⅳ桥位进行Ⅲ等平面控制测量。以双大地四边形布网作为设计方案。与江面垂直的长边约为1200m,平行的短边约为500m。双大地四边形与两个国家Ⅱ等以上大地点联测。
在平差处理以后,控制网的精度通常为:误差在最弱点位中为1.93cm,在最弱边长相对为1/113000,使Ⅲ等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得以了满足。
2.GPS测量用于导线控制测量
在河北境高邑至邢台段的京深高速公路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坦荡平整,最大相对高差在20m左右,平均海拔大约在50m,境内分布较多村庄。植被多为小麦及田间行树并密集分布着机耕道和公路。
在导线测量过程中,采用三台Wild200GPS接收机,采用点连接方式开始作业,三台接收机同时作业。完成作业后,使其向前滚动。
3.GPS测量用于密林、密灌地区路线控制测量

测绘专业毕业论文(整理2篇)
阅:0测绘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1关键词:测绘专业本科毕业生职业发展一、关于调查对象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自199....

测绘专业论文(整理2篇)
阅:0测绘专业论文范文篇1关键词:专业认证;测绘工程;课程体系;讨论式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

口腔医学技术的就业方向(收集3篇)
阅:0口腔医学技术的就业方向范文篇1其实,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牙医,五年的本科学习只是一个基本的入门。口腔医学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