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爱情的诗句(整理2篇)

来源:

古代关于爱情的诗句范文篇1

关键词:芭蕉;禅寂;杜甫

1“俳圣”

松尾芭蕉(1644~1694),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俳谐诗人。松尾芭蕉丰富多彩的俳句,被推崇为俳谐的典范,形成了日本俳句史上的黄金时代,因而被尊称为“俳圣”。芭蕉对中国诗文很有素养,他喜爱庄子的蝴蝶梦以至王齐物论的哲学,崇尚李白、杜甫的高逸诗境,这在他的文集句中可以反映出来,比如“蝴蝶哟,蝴蝶,请问何为唐土徘谐?”“你哟蝴蝶,我哟庄子,梦之心”。又如“今夜三井寺,月亮来敲门”此句是将贾岛“僧敲月下门”改作的。“迷蒙马背眠,月随残梦天边远,淡淡起茶烟。”这句有杜牧《早行》残梦的意境,也会让人想起苏轼的“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升”诗句。

2“禅寂”和“悲秋”

芭蕉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善于选取最能反映思想感情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客观的景物一一成为诗人主观感情意识的对应物,将抒情与写景完美和谐地结合起来,并能把上下景物有机的统一起来,浑然成为一体,不仅使画面色泽丰富协调,而且有很强的立体感。在他的俳句中,有很多通过平淡的东西体现了“禅寂”和“悲秋”的主题。以下例举芭蕉几首有代表性的俳句与中国古诗词进行比较。

2.1芭蕉俳句中的禅寂

古池や蛙飞びこむ水の音/古池塘呀,青蛙跳入水声响。

芭蕉的这首《古池》是在日本俳坛具有重大影响的名俳。它体现的意境是:在极幽寂的境界突然听到青蛙跃入池塘而响起水声。以一瞬间的小动作水声波动了大静的周围。

闲かさや岩にしみ入る蝉の声/寂静里蝉声渗入岩石。以上两句都是用“动”反衬“静”的写法,表现了幽寂、闲情、余情、纤细的情境,体现了作者幽思微情的境界。以水声和蝉声反衬了周围的寂静,与梁朝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菊の香や奈良には古きたち/重九奈良风光好,古佛长伴香。这也是淡雅之作。“寂”与“禅”结合,带上宗教性的色彩。体现了禅宗的“孤绝”精神。此句淡淡写来,使人仿佛身历其境,得闻黄花清香,具有幽雅和宁静的情调。试看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这是唐朝著名的诗句,不但在中国脍炙人口,而且在日本也妇孺皆知。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在葱郁的林木中依稀可见。那悠扬的钟声在诗人听来是多么凄凉,此情此景怎能不使抑郁满怀的诗人更增添几分哀愁呢!

王维的诗句“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偶然作》”)“一悟寂为乐,此生间有余”(《反复釜山憎》)。唐诗这种“禅寂”的思想,早就影响着日本古代和歌,比如藤原俊成编撰的《千载集》中“寂”句就已经带上这种“禅寂”的倾向,而这种思想倾向到《新古今和歌集》就更加明显,出现积极肯定“寂”的歌,于是出现西行、慈圆的“寂”形象化。芭蕉的“风雅之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和汉两种思想的接点上,确立在风雅之城上,贯彻其风雅之寂。

2.2芭蕉俳句中的悲秋

悲秋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极重要的主题,悲秋诗词承载了重大而丰富的内涵,悲秋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母题,写秋之悲凉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特点,刘禹锡有诗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而表现苍凉与寂寥也是“蕉风”的一大特点。芭蕉的俳句中有很多是描写秋天的,其中最典型的两句是:枯枝にからすのとまりけり秋の暮/寒鸦宿枯枝,深秋日暮时。この道や行く人なしに秋の暮れ/秋日黄昏,此路无行人。这两句是芭蕉闲寂句风的名作,与寒山的“寒岩深更好,无人行此道”,耿的“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不无关联。读此俳句,秋天暮色中黑色乌鸦栖息于枯枝上的寂寥情景跃然进入我们的想象,它写尽了暮秋的凄凉光景。凄风冷雨中,旅人独自走在无人的路上,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想到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经典之作,元人周德清曾评之为“元人之冠”。全文没有一个字提到秋,但恰恰写出了经典的秋天景色,其感受也是传统的秋天的忧思。

从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芭蕉的俳句从的意境、风格、写作技巧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受到中国古诗“孤”“、寂”的诗境的深刻影响。

3杜甫对芭蕉的影响

在汉诗人中,杜甫对芭蕉的影响最大。他的俳句“忆老杜(杜甫)――西风拂续时,感叹秋声者无子”与杜甫《白帝城最高楼》“杖藜叹世者谁子”句法相似。芭蕉隐居的草庵最初由杜甫诗句“门泊东吴万里船”而取名为“泊船堂”,芭蕉的俳句「芭蕉野分してに雨をく夜哉(风狂雨暴卷芭蕉,大盆听雨秋夜遥)显然是读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有感而作。而芭蕉与杜甫的思想、人生,尤其是他们的境遇、以及各自的旅行都有非常多相似之处。

芭蕉把他的生活沉浸在艺术之中,他一生喜爱旅游,在旅行中,芭蕉写出了很多游记的名作,在游记中写了很多闪烁着珠玉般的俳句。他多年漂泊各地,接触山野人民生活,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是芭蕉的俳句和杜甫诗的对比。

旅に病んで梦は枯野をかけめぐる/卧病天涯人事绝,梦魂长绕枯野枝。据说这是芭蕉的绝笔,流露了客中沾疾自知不起的绝望心情。老病随身,凄楚孤独,梦魂无处可托,只能在荒郊绕枯树野枝,异乡寒夜凄凉的心情跃然之上。杜甫的“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江汉》)诗人说自己流落异乡,就好像一片浮云在遥远的天边飘荡,寂寞中只有孤月作伴,共度漫漫长夜的片云和孤月。芭蕉和杜甫的晚年情境何其相似!

初雨猿も小蓑を欲しげな/寒雨衣尽湿,行人冷凄凄。猿鸣声哀苦,想是要蓑衣。此句是松尾芭蕉1684年在旅途中创作的一首著名的俳句。芭蕉的这句“猿句”令人想起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的这首诗用猿猴鸣叫声的悲哀表现了作者远离家乡,拖着病弱之躯、孤独地旅行的情景,体现了羁旅者的悲凉、孤寂。叶渭渠先生说芭蕉的这句“猿句”是“松尾芭蕉模仿杜甫诗歌从形似到神似的完成,反映了芭蕉俳谐向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精神的靠近,是芭蕉‘尝李杜之心酒’创作理想的实现”。

4结语

芭蕉开创的“蕉风俳偕”是日本诗歌史上的里程碑。芭蕉借助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创立了“造化随顺”、“风雅之诚”等俳谐理念,将俳句改造成了与汉诗、和歌相媲美的风雅的诗文学,芭蕉的作品既保留了俳句的俳谐性,又具备了诗歌的高雅性,成为雅俗共赏的诗文学。

参考文献:

[1]彭恩华.日本俳句史[M].学林出版社,2004.

[2]王洪.古代诗歌鉴赏词典[M].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

[3]叶渭渠.日本文学思潮史[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4]松尾芭蕉.日本古典俳句选[M].林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古代关于爱情的诗句范文篇2

关键词:古诗教学思想感情领会

我们伟大的祖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象征文明的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古诗是学生们接触古代文学艺术难得的好机会,是培养学生继承和发展古代文学精华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力较差,加之由于历史年代久远,诗歌中有些诗句比较生僻,古今诗意相差甚远,不同诗歌的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各异,创作手法不尽相同,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较为困难。于是我通过近几年的古诗教学,有意识地对此作了初步探讨,有所收获。我认为从以下五方面做起,可步步深入,引导学生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是介绍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和诗歌的时代背景,初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入小学课本中的古诗,依据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分类,基本可以分三种:一是写景或叙事以表达对祖国山河热爱、赞美之情的;二是表达思乡思亲之情的;三是叙事以表达对社会不满,怀才不遇,忧愁、忧郁之情的。所以我在教学古诗时,先用几分钟时间介绍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本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使学生在未接触诗歌时先对作者有所了解,为诗歌所抒之情定下基调。如《示儿》一诗,先介绍陆游一生所处南宋战乱,金兵进犯并占领我国北方,统治者腐败不抵抗,爱国将领渴望祖国统一的时代,为诗歌定下抒发强烈爱国热情的基调。再如教《登鹳雀楼》一诗,我就先介绍本诗作者王之涣所处的盛唐开元之治,国家鼎盛发展时期,作者深受重用,借此诗表达自己愿意为祖国奋斗的高远志向,为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排除障碍。

二是抓住诗中关键词,弄清诗中所描绘的事物的独特意境,体会诗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最大特色是语言精练,寥寥数语,包罗万象,融绘景、叙事、抒情于一炉。因此诗中的每一个字都不可轻易放过,特别是诗中的关键词语,更是通向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捷径。因此,我在教学古诗时,注意抓住这些关键词句,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学《暮江吟》一诗时,由于古今汉语的不同,有些词古今之意相去甚远,我就抓住这些难解之词的意思仔细讲解,让学生懂得诗中“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怜”字是喜爱的意思,进而抓住“铺”、“瑟瑟”、“红”、“似”等关键词所描绘的独特景色,帮助学生理解了诗词的意思,体会出作者通过诗句表达出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之情。

三是比较不同作者的创作特色,根据诗歌的不同写法,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一事物,但由于写作人性格的差异和写作时的心情不同,会写出完全不同的诗句,抒发出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要深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必须注意分辨不同作者的创作特色和写作手法。如李白与杜甫,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人,但由于创作方法不同,前者属于浪漫主义诗人,所写的诗夸张较多,想象力丰富;后者是现实主义诗人,注重写现实生活中人民疾苦,注重催字炼句。而小学教材中分别选入了他们的不少诗,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写作手法时对李白、杜甫的诗句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诗句含义,以诗句为桥梁,了解两位作者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创作手法,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诗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向下倾泻的磅礴气势;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写出了收复失地时作者的激动心情。

四是抓住诗眼,体会感情。古诗很讲究“诗眼”,常常利用诗中的关键词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古诗时常通过朗读、讲解,启发学生抓住“诗眼”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的诗眼就是一个“愁”字。诗人描写烟渚、日暮、旷野、江月的景色,都是为了表现“客愁新”的“愁”字,即表现诗人的“愁”情。“诗眼”是全诗的枢纽、感情的焦点,它能把古诗中的意境和深刻的思想传神地点化出来。我们学习古诗时,一定要诱导学生从“诗眼”中了解古诗蕴含的内容,领会诗人丰富而曲折、复杂的思想感情。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收集3篇)

    阅:0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篇1关键词:传统X射线摄影、数字X射线摄影、X射线探测器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胶片为....

    古代关于爱情的诗句(整理2篇)

    阅:0

    古代关于爱情的诗句范文篇1关键词:芭蕉;禅寂;杜甫1“俳圣”松尾芭蕉(1644~1694),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俳谐诗人。松....

    商场客服主管的岗位职责(收集7篇)

    阅:0

    商场客服主管的岗位职责篇11、负责接听业主房屋报修电话,并及时通知工程部跟进处理。2、保持与业主的顺畅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