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应对措施范例(3篇)

来源:

亚健康应对措施范文

【关键词】健康体检;亚健康;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5)14-0094-03

doi:10.14033/ki.cfmr.2015.14.047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对于自身的身体状况也产生了解需求[1]。由此,我国医疗机构每年接收的健康体检者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这便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良好的护理服务态度,还需专业的操作技能以满足患者需求[2]。针对此研究背景,本文主要探讨了健康体检护理在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中的应用价值,以为健康体检护理临床提供参考依据。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前往笔者所在医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及亚健康人群5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前往笔者所在医院行健康体检的500例健康人群及亚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健康和亚健康受检者均为某大型国有企业的职工,于2012年3-7月份不同时段接受第一次健康体检,于2013年12月-2014年3月接受第二次健康体检。其中男290例,女210例;年龄15~78岁,平均(48.8±5.2)岁。上述受检者均行抽血、尿常规、胸片、内外科、B超、心电图检查。

1.2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行第一次检查时采取常规护理。在第二次前往笔者所在医院行健康体检时,采取优质健康护理措施,主要包括:(1)提升护理人员的外部形象。规范护理人员的言行,对于受检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及时耐心解答;将体检中心护理人员的服装同病房护士区别开来,以便减轻受检人员对医院的恐惧感。(2)营建良好的就诊环境。于候诊区设置报纸书刊阅览区,安装电视,免费提供茶水和早餐,以缓解受检者等待气氛,纾解因等待产生的压抑情绪。(3)简便检查流程,缩短检查时间。确定受检者体检项目之后,由相关人员将患者信息录入至体检信息化系统,明确告知患者检查时间。体检时,受检者只需持有效证件领取体检项目指引单后即可开始体检,于受检者行检查过程中,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4)加强健康宣教力度,做好受检者追踪服务工作,但是应当注意保护受检者隐私。(5)完善心理护理措施。针对在得知自己感染或罹患某种疾病而表现出焦虑、痛苦等不良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根据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说明当前医疗技术针对该病症的处理及治疗方法,以便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病症及亚健康程度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护理人员针对一些前来受检却明显表现出情绪低落的患者则应引导其说出自己的顾虑和心事,而后针对性开导,进行心理指导,缓解患者精神压力,争取取得患者信任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健康体检护理措施实施前后各项检查所需时间;护理满意度: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以患者护理满意度为评价指标。其中,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人员外部形象、接待方式、就诊环境、健康教育效果等评分项目。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健康体检护理措施实施前后各项检查所需时间比较

与第二次体检各项检查所需时间比较,第一次体检各项检查所需时间均明显较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健康体检护理实施前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第二次体检满意人数均明显高于第一次体检,两阶段各项评价指标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健康体检护理是指针对前往医疗机构接受身体健康检查的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为其提供的一种护理服务。既往研究证实,提升健康护理质量有助于提高检查效率,降低投诉率[3-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第二次体检过程中施行优质健康体检护理措施后,不仅各项体检检查项目所需时间较之于第一次体检下降趋势明显(P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及多年临床护理经验,笔者认为,可由以下小细节入手以提升护理质量。(1)确定受检者体检项目及检查时间之后,如果等待时间过久,可提前告知受检者,如受检者不愿于候检区等待,可预留受检者电话号码,于体检10min之前通知受检者。(2)在不违反相关法律规范及医德的前提下,分析患者第一次体检结果,了解患者身体健康状况。于跟踪服务过程中注意受检者情绪变化情况,适时进行心理指导,诱导患者说明顾虑之处,并针对性帮助其共同解决。

综上所述,于健康体检护理中临床应用优质健康护理,可有效缩短各项检查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崔京玉,金英子.护理告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5):78-79.

[2]吴青.健康体检人群健康状况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43-44.

[3]马建英.健康体检3起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1,10(8):721-722.

亚健康应对措施范文篇2

【论文摘要】本文在对澳大利亚医疗保障体系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澳大利亚政府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三次政策调整做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全民医保背景下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与发展思路。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实行社会福利制度最早、最好的国家之一,1910年开始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目前一个相当完善的社会福利网络已覆盖全国各地,社会福利种类多样而且齐全,公民从出生到死亡都可以享受名目繁多的福利津贴。在医疗福利方面,澳大利亚实行全民医疗保健制度,所有公民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并可免费在公立医疗机构获得基本医疗服务。这样高的医疗保障福利并没有阻碍澳大利亚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有44,9%的澳大利亚人购买了商业健康保险。当前我国正在建立覆盖全体公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即“全民医保”,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进行定位并促进其健康发展?澳大利亚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澳大利亚的医疗保障制度简介

澳大利亚的医疗系统是由联邦政府健康保险委员会、卫生和老龄部、州和地方政府医疗卫生部门,以及私立健康机构和私人医疗卫生从业者共同组成。

澳大利亚实行的是全民医疗保险制度.1973年颁布的《健康保险法》规定,每个公民都有享受同等机会的医疗保险.每个居民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所有居民均可免费在公立医院得到基本医疗服务。澳大利亚于1984年2月建立了全民健康保险制度(Medicare),通过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和各州的医疗卫生计戈0,全体澳大利亚公民均可享受公立医院的免费医疗服务和全科医生服务。全民健康保险基金一部分来源于1,5%收入税,占20%,其余80%来源于.政府的拨款。目前个人收入税比例为:年收入在5万元澳币以内为1.5%;年收入在5万元澳币以上的为2.5%(不参加私立保险者);收入低于一定标准者免征健康保险收入税。基本的指导思想是“富者多出”和“尽力而为”。国家为病人支付的费用包括:在公立医院的看病费、手术费、住院(包括药品和饮食)费,不包括的费用有:牙科、理疗和按摩治疗、救护车服务等等。结账方式通常情况是,开业医生和医院与政府管理的全民保险基金统一结账。参加全民健康保险的公民可以获得一张保险证(MedicareCard),病人只需刷卡而不需要付现金。根据澳大利亚有关法律规定.医院和诊所不能向病人卖药,因此,同时实行“药品补贴计划”(PBS),政府每年公布一次PBS的药品目录,凡退休者和领取社会救济者(包括子女)在购PBS范围内药品时,不管药品实际价格多少,每张处方付费2.6澳元.当年支出超过135.2澳元时,可领取一张免费卡,凭卡在当年免费购药。对其余人(包括不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每处方付费16澳元,不足16澳元按实际药价支付,当年药费支出超过312.3澳元时可申请优惠卡,当年购药时每处方只付2.6澳元。此外,全民健康保险还担负着在医院外进行治疗的大部分医疗费用,如看全科医生和专家门诊。全民健康保险负责负担这些费用的85%。

私人健康保险是全民健康保险的重要补充。虽然澳大利亚实行全民医疗保险,但由于《健康保险法》明文规定,在公立医院就诊时病人无权选择医生和病房,也不享受优先住院和治疗。因此,在澳大利亚,大约有44.9%的居民同时购买私人医疗保险。私人保险形式有两种:一是单人保险;一是家庭保险。私人医疗保险只提供医院服务,既可去私立医院看病,也可到公立医院以自费病人身份就医,但可选择医生和优先住院,政府负责支付75%的费用。其余由私人健康保险负责。澳大利亚私立医院的床位约占所有医院床位的四分之一。私立医院的开业医生为患者提供大多数无须住院的治疗,他们与领薪医生一道,为患者提供多种医疗服务。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的澳大利亚人除了可以报销投保人在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医疗费,还偿付投保人接受的一系列非医疗服务的费用,如进行理疗、看牙科以及购买眼镜的费用等全民健康保险不予报销的项目。如一年未使用私立健康保险基金者,还可获得奖励。联邦政府鼓励人们在使用医疗保健作为主要保障的同时也参加私人医疗保险,以更好地平衡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在整个卫生系统中的作用。

二、澳大利亚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与政策扶持

伴随着澳大利亚全民医疗保健政策的逐步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商业健康保险制度也正逐步得到发展。作为全民医疗保健政策的必要补充,其辅助作用也日益得到体现。澳大利亚的商业健康保险起步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从1997年到2001年,澳大利亚商业健康保险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私人健康保险激励方案(ThePrivateHealthInsuranceIncentivesScheme,以下简称PHIIS)、私人健康保险激励法案(ThePrivateHealthInsuranceIn,cen~vesAct,以下简称PHIIA)和终生健康保险计划(LifeTime]tealthCover,以下简称LTHC)。改革之前,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的人1:3和比例都不是很高,在1997年只有占全部人口的29.7%参加商业健康保险。政策改革提高了商业保险的参保率,四年之后,也就是2001年,参保人数增加了400万,参保率达到了45%。在这三个改革阶段的实施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无疑是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主要原因。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激励措施与政策,并根据实施情况即时进行政策调整,促进了澳大利亚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

在第一个改革阶段,即1997年7月份到1999年1月份实施的私人健康保险激励方案(PHIIS),国家制定了三项具体的激励措施。该政策针对不同的收入群体分别采取不同的规定:人均年收入在3.5万澳元或者家庭年收入在7万澳元以下的个人,政府会每年给予25~125澳元不等的补贴,用以支付私人健康保险费用;人均年收入在3.55万澳元或者家庭年收入在7万澳元以上的个人,政府不再给予补贴;人均年收入在5万澳元以上或者家庭年收入在l0万澳元以上的个人,如果不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则对其征收1%的医疗附加税。

在第二个改革阶段,即1999年1月份到2000年7月份实施的私人健康保险激励法案(PHIIA),国家制定了两项具体的激励措施。不管收人为多少,政府每年给予30%的补贴来支付私人健康保险费用;对高收人群体,即人均年收入在5万澳元以上或者家庭年收入在10万澳元以上的个人,国家仍然收取1%的医疗附加税。

在第三个改革阶段,即2000年7月份开始实施的终生健康保险计划(LTHC),用来提高私人健康保险的参保率。为了改善风险曲线,确保成员参保的连续性,国家制定了四项具体的激励措施。30岁之前或者在1999年7月到2000年7月期间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的个人,政府终生给予低额健康保险津贴;在2000年7月,年龄为30岁或者以上的个人国家每年补贴2%的保费,直到补贴至保费的70%这个最高值为止;个人一旦参加了终生健康保险计划(LTHC),将有24个月的停交医疗附加税期,24个月之后该人之前交纳的医疗附加税将以每年2%的额度逐年累积到该人的家庭津贴里;1934年7月之前出生的人可以免除医疗附加税,政府还增加了对澳大利亚老年人的保费补贴:65岁以上的老人可获得35%补贴,70岁以上的为40%。之前参加私人健康保险激励法案(PHIIA)的人仍然按照原有规定实施。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改革措施与相关的政策扶持,澳大利亚的商业健康保险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参加私人健康保险的人数、比例的增加以及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的优化。

首先,参加私人健康保险的人数、比例有了明显增加。据澳大利亚私人健康保险管理委员会(PHIAC)和澳大利亚统计局(ABS)的数据,在改革之前的1997年约有776万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约占总人口的29.7%,到2001年这一数字达到1176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约为45%,增长了15.3%。在政策实施的短短四年时间里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其次,参保者的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得到了优化。根据澳大利亚私人健康保险管理委员会(PHIAC)和澳大利亚统计局(ABS)的不完全统计,55岁以下的参保人数占总人口比例增长了16.6%;55—64岁男性女性均增长了14%;65—74岁男性增长了7%,女性增长了5%;75岁及以上男性增长了1.4%,女性增长了2.2%。

澳大利亚居民愿意参加私人健康保险的原因:一是政府给补贴,提高了个人缴费的使用效率,激励个人缴费;二是认为参加了健康保险更有安全感,可以解除很多后顾之忧。特别是老年人,其身体状况决定了承担医疗费用的应急成本会很高;三是认为参加了健康保险可以自由选择医生、避免等候期、服务质量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居民至今还没参加,他们不参加的原因:一是认为参加健康保险的费用高;二是认为制度没有统一,改革频繁,没有信誉保证;三是认为已经有公共医疗保障,没必要参加私人健康保险;四是有很少一部分人认为身体很好.没必要参加。

三、“全民医保”背景下的商业健康保险定位

澳大利亚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将所有人纳入一个体系中,在这个体系内没有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之分,没有公务人员与非公务人员之分,更没有公务人员之间的等级之分。在这个体系外,也没有一个由国家公共医疗资源建立的,为特殊群体服务的医疗保障体系。全体人民都在同一个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内,享受统一标准的医疗服务及同等的医疗保障待遇。在经历两年多的反复研讨和论证后,我国的新医改方案即将浮出水面。尽管医改方案的设计达十个版本之多,但在医疗保障制度构建上有一项基本原则是达成共识的,即政府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努力打造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在此指导思想下,截至2007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1.7亿人,7.3亿多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针对城镇非从业人员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也从今年开始在317个城市全面铺开。澳大利亚与我国国情及经济基础不一样,因此所实施的医保模式也不完全一样。澳大利亚人口少,经济基础好,实行的是全民统一的健康保险,而我国人口众多,经济还不富裕,实行的是针对不同群体分别设计的医疗保险,但是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所以全民医保是我们改革的价值取向。在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和澳大利亚有相似之处。因此,澳大利亚在全民健康保险制度下的商业健康保险定位和政策对我们全民医保模式下的商业健康保险政策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在一个成熟的保险市场,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占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比例一般为30%左右。2006年我国的这一占比为8.81%;2005年我国医疗费用支出7400多亿元,同年商业保险支出仅18多亿元,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约5800亿元,医疗费用缺口为78.37%;同年商业健康保险提供的医疗费用支出仅占全国医疗费用支出的3%,个人自付部分的6%。现实表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全面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制度创新是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必由之路。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的障碍。首先,在整个医疗保障体中,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长期以来处于辅助、附属的地位,从制度层面来看,商业健康保险只是作为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没有成为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推行全民医保之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是作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补充来设计的,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建立,使得商业健康保险的空间逐步缩小。其次,政府未能统筹考虑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协调发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社会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不清,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商业健康保险可操作的市场空间小,难以充分满足保险经营大数法则的要求,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对象看,它基本囊括了城市居民中最优质的投保人资源,他们有相当的固定收入,年龄结构也比较理想,而商业保险公司只能做一些补充险或是面向没有固定工作的人群,风险明显偏高。第三,社保机构强制推出企业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失去了在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本应由商业健康保险来经营的补充医疗保险。

因此,需要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进行重新定位。国务院《关于促进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们对商业健康保险定位的基础。作为医疗保障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健康保险应当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我们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基本定位。为此,.整合管理医疗保障制度,最大化发挥医疗保障制度的积极保护作用,最大化改善全体国民身心健康状况,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活质量和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在这样一个分析框架下来寻求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政策思路。

四、促进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政策措施

澳大利亚在社会医疗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商业健康保险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合理定位和政策扶持。政府在建立全民健康保险的同时,为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同时,及时进行改革和政策调整,通过政策激励,使商业健康保险得到了快速发展,参保率不断上高。政府鼓励人们在使用社会医疗保险作为主要保障的同时也参加商业健康保险,以更好地平衡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在整个卫生系统中的作用。我国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采取以下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政策措施:

1.在现有医院体系框架内建立差异化的医疗服务层级。需求方面差异化的医疗保险和保障体系必须同时反映在供给方。政府可以考虑加大初级医疗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重新分配目前医院财政补贴的流向。商业健康保险覆盖的中高收入人群的医疗需求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由市场力量解决,政府应该调整干预方向,保证现有的医院能够为受保障人群提供充足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发展高水平的私立医院。公立医院主要负责基本医疗,费用由社会医疗保险资金支付。私立医院的费用由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2.促进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协调发展,有效处理公平与效率问题。国家提供的社会医疗保险要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负担能力相适应,主要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需求,重点体现社会公平,努力使各类人群享受相同程度的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以外的需求,应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灵活多样的商业健康保险予以解决,充分体现不同经济收入水平参保者的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效率问题。政府可以将大额医疗保险强制从社保机构剥离,交给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来经营,同时发挥商业健康保险对基本医疗保险拾遗补缺的作用,理论上讲,可以用商业健康保险报销基本医疗保险起付线以下、封顶线以上和介于两者之间需要参保人个人负担的比例。但是为了避免基本医疗保险的共付机制遭到破坏,对于基本医疗保险中需要个人负担的部分,商业健康保险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提供额外保障。

亚健康应对措施范文

[关键词]苏南城市商场员工亚健康

一、前言

“亚健康”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病变,却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不同程度减弱的生理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目前,预防、消除“亚健康”,已成为WHO组织21世纪的一项预防性健康策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江苏苏南城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的大型商场的工作人员共588人(男340人,女248人)为调查对象,就其亚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进行了文献收集、检索。

(2)问卷调查法

本文引用Karasek制定的亚健康精神心理自测量表作为商场工作人员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625份,回收问卷605份,其中有效问卷588份,问卷回收率为97.19%,有效率为94.08%。

(3)数理统计法

在计算机上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健康状况

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江苏苏南商场员工下班后会出现不正常的生理反应,超过半数的商场员工会出现腰酸、颈脖酸疼、肩膀酸疼、视力模糊、心情烦躁等症状。

本文通过Karasek制定的亚健康精神心理自测量表,研究江苏苏南商场员工的健康状况。根据调查可知,83.4%的商场员工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个数据远远高于我国统计的亚健康数据,“亚健康”状态比较严重的占66.7%(选中六条以上),这说明江苏苏南商场员工是“亚健康”的高危人群。

2.不同性别商场员工的健康状况分析

通过对亚健康精神心理自测量表的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的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女性,而女性患有亚健康症状的比例明显大于男性,两者之间存在显著(X2=35.398,P

调查结果显示,江苏苏南城市商场员工以年轻人为主体,20至39岁的员工所占比例最大,亚健康状况呈现年轻化趋势;表明江苏苏南商场员工的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

4.不同学历商场员工的亚健康状况分析

调查显示,江苏苏南商场员工的健康状况不论学历高低均不容乐观,约半数以上的员工已具有重症亚健康症状。其中,尤以研究生及高中以下的低学历者发生率更高。这与不同学历员工的工作岗位不同有关。

四、结论

1.江苏苏南商场员工是“亚健康”的高危人群,83.4%的商场的员工的有腰酸、颈脖酸疼、肩膀酸疼、视力模糊、心情烦躁等症状,处于“亚健康”状态。

2.江苏苏南城市商场员工以年轻人为主,20至39岁的员工所占比例最大,亚健康状况呈现年轻化趋势。商场员工男性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女性,女性患有亚健康症状的比例明显大于男性。

3.江苏苏南商场员工的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商场员工的亚健康症状的发生随工作年限的增长呈增加趋势。

4.江苏苏南商场员工的健康状况不论学历高低均不容乐观,约半数以上的员工已具有重症亚健康症状。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1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核心范例(3篇)

    - 阅0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核心范文在分析了目前物流工程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考核机制等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物流工程专业的特点,应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

    对外文化交流专业范例(3篇)

    - 阅0

    对外文化交流专业范文篇1【关键词】会展服务英语翻译趋势成长20世纪至今,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影响,催生世界经济趋向一体化,经济活动在各国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在竞争与融合的.....

    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看法(整理2篇)

    阅:1

    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看法范文篇1关键词:社会保障立法思考一、引言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整理2篇)

    阅:0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范文篇1关键词:动物学实验教学创新体系动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

    中医馆医疗废物处理方案(整理2篇)

    阅:1

    中医馆医疗废物处理方案范文篇1一、主要工作情况:(一)、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环保统一监督管理职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