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写作指导方法范例(3篇)
来源:
三年级写作指导方法范文篇1
一、中学作文教学现状面面观
随意翻阅学生作文,能发现不少的问题:东拼西凑,不知所云,胡乱编造,千人一面。在当前新课改推进的今天,自然会不可思议,然而语文教师却心知肚明。作文教学的严重偏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学中存在的严峻问题。不少语文教师缺少课改意识,作文指导理念过于机械,教师还是执行一条龙服务:出题―讲授―学生写作―批改―评讲。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性把握不够透彻,设计作文训练有随意性或者单纯按照教科书不间断地布置作文练习,缺乏计划性、整体性、阶梯性,一个题目往往被初中生在三年学习中重复翻抄,《我的老师》能写若干遍。长期以往,教师疲于作文教学,学生总是被动应付,同时写作思路陷入了教师设计的框架。学生丧失的是独立作文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二、教师树立正确的作文指导观
语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一个不读书、不会写作、不热爱生活的教师怎么可能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语文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能够广泛地吸收多元文化知识,以丰富的见识学识驾驭写作教学。
语文教师应具备高品位的美学素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美,引导学生品味美、欣赏美,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充分激发写作欲望。语文教师要分层、分阶段加强写作训练,要让学生感受到收获写作快乐的愉悦感,要让学生不断地在写作实践中获得写作技巧,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语文教师要具备健康的人格素养,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接纳学生的思想观点,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肯定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和独特性,在作文指导和教学中更多地运用赞美之词,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真情实感得到认同。只有这样的语文老师,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才能使新课改的作文教学目标得到落实。
三、中学作文梯度训练设计基本方略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基础性作用,中学作文教学应从7至9年级实行作文系列化的梯度训练,体现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纯向深刻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训练层次。作文梯度训练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认知的结构水平,采取与之相应的训练方法,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之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写作教学方法。比如观察能力分为有目的、有序、抓特征、有分析、调动多种感官、讲究方法等层次;记叙能力可以分为齐备六要素、明确中心、叙事完整、层次清楚、详略得当、过渡自然等层次;也有文从字顺、严谨认真、干净整洁等层次;还有写经历的事,写身边的事、人、景、物,表达有情感体验,规定时间完成等层次。
从整体目标训练角度看,初一年级加强记叙文训练,重视观察能力训练;初二年级加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训练,重视联想和想象能力训练;初三年级加强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说训练,重视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训练。
从具体目标写作要求讲,初一年级要求所写内容文通字顺、有真情实感,45分钟500字;初二年级要求文通字顺、有真情实感、条理清楚,45分钟写600字;初三年级要求文通字顺、有真情实感、结构清晰、语言生动,45分钟700字。
从写作训练技巧上谈,初一年级重在记叙文的题目、开头、中间、结尾;顺叙、倒叙、插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画龙点睛;首尾照应;一线穿珠。初二年级重在说明文的题目、开头、中间、结尾;说明顺序、方法、语言;场面描写;以小见大;镜头剪辑;散文的写法;烘托艺术;铺垫蓄势。初三年级重在议论文的题目、开头、中间、结尾;论点、论据、论证;小说的写法;景物描写;时空交织;欲扬先抑;诗歌的写法;一波三折;巧设悬念。
三年级写作指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学生本位;习作指导;素材;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01-082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知识世界、生活经历、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观察、认知、想象、逻辑能力。这样的习作指导才会事半功倍。
一、合适的素材才能乐于表达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学生的生活就是一条长河,故事俯拾皆是。教师要做有心人,用敏锐的目光引导学生捕捉那一朵朵有趣的生活浪花。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一个人。笔者曾经按照教材要求设计了《我所崇拜的英雄》的写作教学,兴致勃勃地走进课堂,却发现学生并不感兴趣。于是,我改变思路,从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入手,重新设计教案。导入语就把学生吸引住了:“昨天,老师和李同学的妈妈去西面的农贸市场买水果。遇到了一个小商贩,吵了一架。结果我们要向她赔礼道歉,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你们来给老师评评理吧。”就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边看事件视频,一边观察、议论、表达感受。整节课都在轻松的氛围中度过,学生也轻松地写出了文从字顺的作文。
不是有了“米”就能做出好“饭”的,这“米”还必须符合学生的口味才行。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无意中”把学生引入自己买水果这一生活小事中,让他们觉得有意思,从而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增强了习作的信心。
二、合适的方法才能易于动笔
学会摄取生活素材只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训练学生表达的方法,才是成功的关键,才能实现自由表达、乐于表达的目标。这是对一线教师教育智慧的挑战。小学生思维以形象直观为主体,习作指导应通过行为、活动的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自由表达的能力。
(一)从模仿到创造,循序渐进
从阅读中模仿是渗透写作知识的很好的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如何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技巧,再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比如,三年级的对话描写训练。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在例文中找到对话描写的注意事项:运用提示语、分段写、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等;然后,创设一个生活对话场景,让学生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最后,对照对话描写的要求评点修改。一番训练后,学生都能掌握这一写作方法,为以后写整篇文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方法的传授要实现无痕的自然渗透,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做有心人。如,二年级写话,写可爱的小动物。有个教师教学这一课时,很好地体现了写法指导无痕、自然渗透的要求。教师先出示小白兔的图片,问:“喜欢吗?”学生高兴地说:“喜欢,因为它很可爱。”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小白兔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发现了兔子耳朵长、尾巴短、三瓣嘴、红眼睛……学生说的过程就是发现动物特点的过程。接着,教师问:“你能从头到脚说说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可爱的地方吗?”有了前面的观察作铺垫,后面的教学就顺畅多了。
(二)由课内到课外,收放有序
一般来说,低年级教师注重于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中高年级教师指导习作时,一般是课内习技巧、课外自由写。这里重点讲讲课内习技巧。
如,五年级写人的习作,要求学生写出人物的品质特点,抓住具体事例进行细致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怎么写才生动?表情怎么捕捉?教师在指导观察时可以巧妙地穿插写作知识,如让学生在说一说、议一议中明白外貌描写能体现出一个人很多的信息,是一种重要的描写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到具体事例的选择要考虑一波三折,不要平淡。
三、合适的平台才能激发表达的欲望
叶圣陶说过:“写东西总是准备给人家读的,不是为了交作业。”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时要渗透读者意识,要努力构建学生习作应用的平台,唤醒学生的习作需求。
为了扩大读者群,很多教师发挥了聪明才智,总结出很多好的方法。如利用班级报纸、习作展示墙、班级作文集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等。随着智能手机、网络等现代工具的普及,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博客、微信、QQ群等建立学生习作的读者群。
三年级写作指导方法范文
中年级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有效融合,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以新课程等理念为指导,准确把握中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c与语文学习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灵活多变的、操作性强的有效方法,从而让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的有效融合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
阅读教学习作指导有效融合
当下的阅读课堂琅琅书声替代了传统的繁琐分析,语文教学实现了返璞归真,呈现出盎然的生机。然而,多年实践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仍未得到较大的提升,这不得不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反思,为什么小学生学习了那么多的课文,说话或作文时还是词汇极其匮乏?原因何在呢?笔者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近年来着重进行了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如何与习作指导进行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
一、国内外关于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有效融合的研究分析
有学者研究认为,对学生进行的最有效的写作训练应有效地巧妙地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因为阅读是一种吸收的过程,而习作则是一种表达的过程。阅读课堂上学生应有习作的意识,让学生以读练写,读与写应结合起来,日本学者提出的“随文练笔”就是一种很好的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有效融合的形式。这种“随文练笔”倡导的,是让阅读教材(文本)作为小学生模仿练笔的一种范例,以发挥教材(文本)对习作的指导作用,旨在强化小学生能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素材与表达的方式去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以达到提升自己习作的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推崇“随文练笔”,将“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则强调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切忌游离课文以外,而应有效融合。显然,教师如果能以习作为“突破口”,及时地将习作训练有效地融合到阅读教学之中,则一定会发挥出阅读教学的绝对优势,以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读写结合的至高境界。此外,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曾做过“读写结合”的实验,强调利用阅读教学的资源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活用阅读教材(文本)资源去丰富学生的习作水平,让学生在习作时既有模仿的范例,更能有创造、创新的本能。
二、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有效融合的现实意义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因为不少教师认识上存在的偏差,或者重视不够等因素,从而导致中年级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效的融合的时机掌握得不准确,有效融合的形式呆板、不灵活,同时,对中年级学生缺乏具体的指导,切入不准等。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将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有效融合为一体,将对中年级学生的语言训练放在首要地位,真正能做到让中年级的“读”与“写”全程融合。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为出发点,着力研究如何开发与利用中年级阅读教材(文本)的空白点,拓展延伸点,着力挖掘阅读教学中中年级学生的习作训练资源,引领、点拨、指导中年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习作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提升中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在习作过程中促进中年级学生对阅读教学的深刻理解,实现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和谐统一,让中年级学生在理解阅读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展开心与心的交流碰撞,从而将自己对阅读教材(文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付之于笔端,进入习作的状态,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最佳境界。
三、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有效融合的策略探究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精心选择中年级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有效融合的“切入点”,从而去提升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
1.补写,让中年级学生在习作中想象力得到放飞
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引导中年级学生针对阅读教材(文本)的具体内容进行及时的挖掘,抓住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的有力训练点,可以引导中年级学生对阅读教材(文本)进行补白,进行详化,进行延伸。可以引导中年级学生将阅读教材(文本)中情节跳跃的空白之处进行补写,从而让阅读教材(文本)的内容更具体更完整,从而提升中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引导中年级学生将阅读教材(文本)中描述简炼的词句写具体,将阅读教材(文本)中描写含蓄的地方补充完整。可以将阅读教材(文本)中意犹未尽之处让中年级学生进行拓展延伸。
2.仿写,让中年级学生学习到阅读教材(文本)作者的表达方法
语文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中年级学生按照阅读教材(文本)的写作方法,去写一写中年级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其出发点是让中年级学生去学习阅读教材(文本)作者的观察方法、表达方法,达到训练中年级学生写作的目的,仿写的方式可以是仿写句,可以是仿写段,还可以是仿写篇。
3.改写,让中年级学生积累优美词句
语文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中年级学生对阅读教材(文本)中的优美的词句进行改写,以达到进一步深化理解教材(文本)的目的,以提升中年级学生的读写能力。
【结语】
中年级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有效融合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以新课程等理念为指导,准确把握中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语文学习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灵活多变的、操作性强的有效方法,从而让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的有效融合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张荣辉.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融合【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8)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2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2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妇科护理存在的问题范例(3篇)
- 阅0妇科护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篇1关键词:产科;危重孕产妇;首诊负责制首诊负责制通常是指医生对接收的患者应积极就地抢救,并做好必要的检查、记录,向接诊医生做好交班。不得将未经处理.....
行政单位财务收支审计范例(3篇)
- 阅0行政单位财务收支审计范文篇1审计机关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是《宪法》和《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职权。审计监督是一种执法监督活动,要求审计.....
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范例(3篇)
阅:0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范文[关键词]创新教育;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
三年级写作指导方法范例(3篇)
阅:0三年级写作指导方法范文篇1一、中学作文教学现状面面观随意翻阅学生作文,能发现不少的问题:东拼西凑,不知所云,....
妇科护理存在的问题范例(3篇)
阅:0妇科护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篇1关键词:产科;危重孕产妇;首诊负责制首诊负责制通常是指医生对接收的患者应积极就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