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的安全溯源范例(3篇)
来源:
农产品的安全溯源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7)11-0280-03
CurrentSituationandCountermeasuresofFoodSafetyInternetTraceabilitySysteminChina
SUNYuan-yuanZHANGXin-xin
(CollegeofManagement,OceanUniversityofChina,QingdaoShandong266100)
AbstractFoodsafetyinternettraceabilitysystemhasbecomeanimportantmeanoffoodsafetymanagement.ThispaperintroducedChina′sfoodsafetytraceabilitysystemmainlyfacessomeproblems,suchasthehighoperationcost,imperfectoperationmechanism,thelackofpublicityandsupportingtechnologyandsoon.Inordertofurtherdeveloptheinternettraceabilitysystemoffoodsafety,thestandardofthesystemshouldbeunified,theoperationalmechanismshouldbeimproved,thepropagandashouldbestrengthened,thepoliciesandregulationsshouldbeimproved,soastoprovidereferenceforthedevelopmentoffoodsafetyintemettraceabilitysysteminChina.
Keywordsfoodsafety;internet;traceabilitysystem;currentsituationofdevelopment;problems;countermeasures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引发了各界对食品安全的考虑。Wilson等[1]认为互联网是食品生产变革最强大的驱动力之一,通过互联网提供所有生产业务的过程,给予信息提供者完全所有权和控制权,为食品工业提供了行业标准的沟通机制。2016年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食品追溯体系。因此,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构建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成为一种新模式。互联网与农业生产有C结合,不断使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流通系统化。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运用互联网技术整合互联网数据资源,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有利于保障农产品安全[2];另一方面,在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各产业环节应用互联网技术,可实现农业生产的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管理,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升级[3]。然而企业在发展和实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中面临资源、信息、标准、能力、意识等方面的阻碍[4],尤其是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所要求的硬件和软件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超市参与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难度[5]。构建农副产品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要强化上下游追溯体系对接和信息互通共享,扩大追溯体系覆盖面,建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6]。刘祥[7]则以云南普洱茶追溯体系的建立为例,提出互联网追溯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全部环节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学者虽然对产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研究较多,但对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的研究较为缺乏。基于信息化管理视角,研究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对于缓解食品安全现状、保障农产品质量,改善农业传统生产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发展现状
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是在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各环节应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云计算、数据分析、感应技术等与无线网络连接融合,记录编码农业生产各环节信息,实现智能化追溯与可视化监管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它利用互联网实现生产者、消费者和监管部门间信息互通和共享:生产经营者通过该体系上传数据,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商家资质和信用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投诉举报;监管部门利用该体系对生产经营活动实施远程监控,解决消费者投诉等问题。现将我国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现状总结如下。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及智能农业日渐成熟。随着“互联网+农业”的不断推广,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农田种植、水产养殖、农产品流通等领域的应用为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提供了基础。但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平台作为一种通信手段,不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制造者,它作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载体和渠道,收集、整理和安全存储农业生产各环节数据,不论是为追溯体系提供技术支撑,还是第三方参与、信息公开等制度创新,都与互联网存在巨大的关联。因此,我国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目前,我国国内食品企业良莠不齐,全国的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建设刚刚起步,食品生产、加工、储藏、流通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避免有害物质污染,因而短期内在全行业实施一个被广泛接受的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标准面临巨大挑战,主要体现在各地互联网追溯体系建立标准不统一、跨区域追溯难度大、缺乏稳定的数据库信息等。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国家农产品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将于2017年上线,会选择部分基础条件好的省份开展区域试运行,完善不足之处,不断探索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推广模式,扩大实施范围。在实践中,政府部门、农业企业、电商平台、信息技术提供商等已开始围绕追溯体系建设在不同层面进行探索和尝试,如制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食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和《食品追溯信息编码与标识规范》等标准,推行农业生产企业上传经营档案电子台账、产地准出和销地准入等制度,为我国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存在的问题
2.1运行成本较高
我国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建立和应用该体系不但需要投入相关技术、平台建设和推广成本,还要投入相关研发、培训、管理等人力资源成本,较高的成本投入使可追溯系统的建立和使用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加之我国农业劳动者文化水平不高,素质相对偏低,缺乏技术应用型人才,吸收、运用新技术的能力较弱,且新技术的投入使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降低了农业生产者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使新技术得不到支持与推广。另一方面,对于大部分传统农业生产者和利润不高的食品企业,较多都是风险规避型,在风险与收益未知的情况下让他们投入较高成本使用该体系,显然缺乏建设动力,增加了推广难度。
2.2运行机制不健全
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使监管部门通过后台全面掌握商品经营情况,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利用该体系快速定位销售问题食品所有商家,准确掌握相关数量的问题食品流向,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监管部门通过后台不定期对终端用户排查食品安全隐患,指导经营者规范生产并正确处理问题食品等。
但由于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建设涉及生产链所有节点,存在制度标准不健全、统筹规划滞后、推进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例如,在生产到流通环节,部分生产经营者记录产品追溯信息不及时或不规范,从而影响了下一环节互联网可追溯信息的传递与记录,监管部门对此协调滞后;在流通到消费环节,产品储藏与运输等部门构建的可追溯系统缺乏统一运行机制的引导,影响了信息传递与共享。因此,对于监管者来说我国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缺乏统一规划,造成可追溯信息内容不规范、信息传递有效接不足、系统软件不兼容等问题,导致各部门之间难以有效协调。
2.3缺乏相关配套技术
目前,互联网作为一种平台,网络技术与追踪技术、条码识别技术、信息反馈技术等的有效融合需要相关配套技术。首先,依托互联网进行监管是该体系有效实施的关键,网络稳定成为难以控制的因素,也会影响生产加工企业录入信息的精准度;其次,由于现在农产品流通大多是跨地域流通,单个地方追溯平台解决不了农产品跨地域流通问题,生产链上各结点主体所在地域是否有网络覆盖,决定了这一生产链能否应用该体系,而对于来自西部偏远地区的初级农产品,缺乏相关配套技术,互联网覆盖率与稳定问题都有待加强;再次,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对硬件和软件的配置要求较高,没有相关配套技术作为支撑,其推广难度较大;最后,各个技术的有效衔接也成为该体系推广的难点之一,我国处于探索阶段,各类生产企业的追踪、信息反馈能否与网络数据库同步,相关的配套技术不容忽视。
2.4缺乏相应宣传和政策扶持
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作为一种新模式缺乏有力的宣传与推广,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足,大部分消费者、生产者对此缺乏了解。我国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平台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推广应用,相关部门忽视了政策宣传与主体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对于大部分农业生产者来说,本身思想保守,多数时间耗费在农场种植与看护中,获取新兴技术等相关信息滞后,导致对该体系缺乏了解;加之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是在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推广,没有足够的宣传、解说与培训,农业生产者很难接受并应用。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农业部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且部分城市已作为试点运行,但推广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仍缺乏相关政策扶持,使该体系的建设与推广缺乏动力和保障,成为阻碍生产经营企业实施该体系的重要因素。
3发展对策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规划、充实和完善。针对我国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现状,结合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要真正实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损害可赔偿的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推动食品安全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监管进程,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3.1统一体系标准,完善政策法规
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涵盖产品范围较广,标准不统一,导致管理环节跨度大、难以有效监管等问题。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不同产品分类监管标准和方案,明确对各类食品经营主体的监管重点和方式,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针对不同产业链、不同产品建立统一的移动互联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准体系,如根据不同产品生产周期的差异,划分生产阶段标准,制定统一数据,采取录入指标体系、编码格式并进行验证反馈;根据不同产品流通环节的差异,制定流通通则以统一相关信息获取、传输、联网、数据库建立及管理等,保证不同主体数据与编码一致,便于互联、兼容和互动操作。
体系标准的实施还需要相关政策法规作为保障,在实现产品及其属性信息有效标识的基础上,细化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做到强制性与激励性相协调:一方面,标准体系需要有法律法规作为强制执行手段,确保不同产业链上各结点部门严格按照统一标准体系及时准确录入规范化信息,方便消费者追溯;另一方面,标准体系的推广也需要有相关扶持政策作为激励手段,给予相关政策优惠、财政补贴、资金支持以鼓励传统农业生产者、中小生产商大胆尝试,积极采用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
3.2促进技术融合,加强培训指导
互联网技术与追踪技术、条码识别技术、信息反馈技术等的有效融合缺乏相关配套技术作为保障。一方面,应当完善该体系运行的相关程序设计,制定相关配套技术以实现各结点、各技术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技术的实施需要人力资源,应当着力培养技术专员,及时解决推广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同时进行问题反馈与经验交流,确保技术的有效融合与实施。
生产链各主体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加强生产链参与主体的技术培训、素质培养、责任感以及主体意识培养对建立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至关重要。对于不同生产加工企业来说,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存在差异,相关部门应当定期对其进行生产指导、技术培训,对该体系的运行机制、生产准则、追溯标准以及管理规范等进行详细解释。可选择通俗语言或可视化流程进行培训,必要时可指定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操作指导,以增强推广力度、降低运用难度。
3.3健全运行机制,制定惩罚措施
健全运行机制是实现互联网监管与追溯的基础,是推广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的有效保证。我国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运行机制不健全是阻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互联网基础上实现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生产过程可监管,需要健全运行机制:根据各企业不同特点,统一体系运行机制,促进部门协调发展,强化产品质量安全互联网追溯管理工作。随着该体系的不断推广应用,实现食品安全的网上自律管理与监控还需要惩罚措施来规范各主体行为。上游主体应不断地进行进货查验和检验记录管理工作,批发商、零售商应做好食品信息备案工作,如果发现问题产品,则根据危害的原因和程度,设立预警和惩罚制度,对长期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可以强制其退出市场。
3.4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主体意识
我国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不论是对于生产加工企业还是消费者都有待宣传推广。对于偏h地区的生产者来说,媒体网络不发达、信息不通畅等使农产品从传统农场种植到餐桌要经过繁琐的生产环节,对农产品生产信息化管理的认知度很低,需要相关部门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力度。例如,可以派遣相关人员进行现场讲解,充分了解该体系的便捷、安全等优势,包括互联网追溯可以分析产品供求状况以实现产销精准对接,在流通环节则有助于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等。
对于消费者来说,相关部门可通过相关讲解(如邀请知名专家开展讲座)或组织消费者现场参观等形式,加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的认知程度;还可以在超市、公交站等场所针对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认证产品的生产流程、标识、追责方法等,制作相关宣传海报、视频,使消费者充分了解该体系认证产品的优点,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4参考文献
[1]WILSONTP,CLARKEWR.Foodsafetyandtraceabilityintheagric-ulturalsupplychain:usingtheinternettodelivertraceability[J].SupplyChainManagement:AnInternationalJournal,1998,3(3):127-133.
[2]陈红川.“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5(16):143-147.
[3]樊正斌.互联网+农产品物流追溯保障体系的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6):109-110.
[4]BosonaT,GebresenbetG.Foodtraceabilityasanintegralpartoflogist-icsmanagementinfoodandagriculturalsupplychain[J].FoodControl,2013,33(1):32-48.
[5]陈雨生,房瑞景,尹世久,等.超市参与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有序Logistic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4(12):41-49.
农产品的安全溯源范文
物联网在国外的农产品可追溯系y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美国的农产品全程溯源系统、瑞典的农产品可追溯管理系统、澳大利亚的牲畜标识和追溯系统、日本的食品追溯系统和欧盟的牛肉可追溯系统等。国外发达国家在动物个体标号识别、农产品包装标识及农产品物流配送等方面对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加拿大肉牛已从2001年起使用的一维条形码耳标过渡到电子耳标。日本2004年构建了基于RFID技术的农产品追溯试验系统,利用RFID标签实现对农产品流通的管理和个体识别。
“十二五”以来,我国各地加快推进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积极发展智慧农业、感知农业,努力构建智慧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推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智能监管相融合,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物联网技术应用模式,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创新农业管理手段,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技术的研究和系统建设上,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包装标识及农产品物流配送等环节,广泛采用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RFID电子标签等技术。例如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相继采用条码技术、RFID技术、IC卡技术等建立了以农产品流通体系监管为主的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天津市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管理中心和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信息中心建设了开发了“放心菜”基地管理系统、“放心菜”质量安全监管系统、“放心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和“放心菜”信息服务平台等4类应用系统;建设了市、区县、乡镇、基地相结合的4级监管网络,构建了“3344”放心菜质量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建成10个区县级监管站、72个乡镇级监管站和186个“放心菜”基地,应用规模达到35.47万亩,实现生产可控、安全可管、产品可溯。
上海市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物联网应用示范,在这方面做得尤为突出。在粮食作物方面,建设10多万亩示范基地,辐射20万亩,通过物联网技术与先进农机装备的联动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数据的互通共享,实现了粮食作物可追溯;蔬菜方面,利用条码、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在全市200多家园艺场、种植大户,共计6万多亩绿叶菜建立了安全生产质量可追溯系统,实时记录绿叶菜生产过程中的播种、施肥、用药、灌溉、采收、农残检测等信息,建立了电子化田间档案,并与加工、出库、运输、销售等环节数据相关联,实现绿叶菜安全可追溯;在动物及动物产品方面,开发了上海市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19个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8个市境道口、110个产地检疫报检点与16家屠宰场检疫点及近58家动物产品集散交易单位,形成了覆盖全市检疫监督管理物联网解决方案;在冷链物流方面,形成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解决方案,详细记录农产品从出库到交付用户期间冷藏环境的温湿度、车辆的行驶线路等信息,实现一体化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物流效率提高近30%,生鲜产品损耗降低15%,实现物流过程可追溯。
农产品的安全溯源范文篇3
关键词:蔬菜;追溯系统;质量安全
蔬菜质量安全关乎人民的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一直以来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发生的“毒大米”、“毒蔬菜”、“多宝鱼”和“桂花鱼”等事件表明,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并不乐观,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水平势在必行。而除了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外,着手完善蔬菜从生产到流通过程中的跟踪与问责机制也很有必要,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保障蔬菜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是我国近年来发展的一种产品信息化监控系统,是当前蔬菜生产的发展趋势之一,它既可以有效地管理蔬菜产品生产,保障蔬菜质量安全,又可以对蔬菜的流通进行跟踪,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可追溯系统是一种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为目的,以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的质量安全保障系统[1]。追溯系统主要通过二维码识别技术和条码技术,将实物流与信息流结合起来,让产品的所有生产信息记录贯穿整个供应链,利用网络技术完成信息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传输和信息,最终达到跟踪和溯源食物的目的[2]。编码条码采用国际通用的编码规则,让企业的每一份产品都能有独特的追溯码可供查询,由此关联产品所有生产环节的信息。消费者可访问追溯系统服务器,查询所购买产品的详细信息。目前增城区6.67hm2以上的蔬菜基地有32个,其中广州市10大蔬菜生产基地增城区有4个,包括超振裕(原大业)菜场生产基地、合利菜场生产基地、小楼冬瓜生产基地及从玉菜场生产基地。以广州市增城区一衣口田公司的农产品溯源系统为例,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入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生产基地、仓库、市场进行连接,构建出一个覆盖面广、功能齐全的农产品溯源管理平台,使农产品的溯源工作更加信息化、简便化、大众化。推广该系统可促进广州市增城区各个镇街、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农产品检测、溯源工作规范化,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的农产品安全信息,为消费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1追溯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法国是最早着手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国家,该体系主要用于监管牛肉质量安全,这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辟了新方向[3]。欧盟在疯牛病爆发流行后,颁布了178/2002法令,通过法律的形式加大对农产品安全的监管,以求对农产品各个环节信息都可追溯[4]。英国政府实施的家畜辨识与注册综合系统,可记录家畜的耳标、养殖管理、身份证等信息,用于对家畜进行追踪定位[5]。美国建立的食品追溯系统强制性要求生产者、运输者、销售商都如实记录食品信息,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管理[6]。日本除了建立农产品认证制度外,还颁布了相关追溯系统法规,并强制销售终端安装溯源设备[7]。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于2003年启动“中国条码推进工程”,开始着手对蔬菜和肉品进行编码、记录、追踪管理。2006年国家颁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通过推行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逐步得到重视,农产品的生产安全、风险评估、包装标识等管理制度也愈加规范[8]。北京、杭州、南京、寿光等多个城市都开展了相关的农产品监管和溯源体系的建设,为溯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依据[9,10]。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则大规模运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配合溯源标签的使用,有效保障了运动员的饮食安全,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为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运用提供了范例[11]。学术界也有很多学者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进行了研究。刘越畅等基于贝叶斯网络建立了蔬菜流通的数据采集与溯源系统,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风险分析,从而保障蔬菜质量安全[12]。邢美等基于WEB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与溯源系统,可统计检测信息和蔬菜流通信息,以实现农产品从生产监测到市场流通的全程监管[13]。郑业鲁等分析规模化蔬菜供应企业的市场供应链模式,构建了蔬菜供应链全程追溯体系,实现了蔬菜供应链全程的信息化管理和质量安全追溯[14]。李友水等结合农业物联网技术开发设计的追溯系统,实现了对农田环境和种植管理的实时监控与跟踪[15]。建立完善的蔬菜产地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不仅对实现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具有重要意义,更是解决当前农产品发展过程中的“产销对接”、“诚信问题”等问题的有效方法。
2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构建
2.1追溯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1.1溯源系统分析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以蔬菜为核心,产业链为纽带,质量安全与预警为目的的信息监管系统,而要满足生产者、销售商和消费者不同的利益需求,关键就是确定溯源流程及信息节点。其中关键信息点包括:蔬菜生产地、生产企业、耕种、种植管理、收获、存储、加工、物流和销售等。信息记录要详细、具体,有明确责任主体,以方便消费者和市场监管者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倒逼监管蔬菜质量安全。
2.2总体设计
系统服务平台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服务平台自下至上分为3层,第一层是表示层,一般情况下就是展现给用户的图形界面与数据,中间层由应用逻辑组成,即业务逻辑层,第三层包含应用所需的数据,即数据组件层。3层系统有利于系统的开发、维护和扩展。
2.3系统的实现过程
2.3.1蔬菜追溯编码在分析蔬菜的个体属性、包装形式、生产方式基础上,对于蔬菜采用批次追溯编码方法,定义同一天收获的来自于同一生产单元(地块或温室)、同一品种、同一等级的农产品为同一批次。追溯编码采用15位数字码,其中4位企业代码+4位品种序号+6日期编号+1批次号。编码示例见图1。采用的编码类型可通过企业编号直接将企业锁定在一定范围内,便于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快速定位;采用的6位产品编码,预留了一定的产品数量,便于根据追溯系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扩大产品;将认证类型直接写入编码中,便于直接监管;采用的校验码具有一定的防伪功能。2.3.2应用系统开发为了充分满足系统在安全性、跨平台性、可移植性、易扩展性、易维护性等方面的要求,系统主要采用基于Java平台的J2EE技术体系,构建于B/S三层应用体系结构之上,并采用XML等编程技术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将复杂的业务逻辑、流程控制逻辑和数据存取逻辑通过在不同的技术层面上实现,在应用服务器之上,实现业务逻辑的快速部署和灵活调整,充分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可靠访问。系统支持ORACLE、SQLSERVER、SYBASE、DB2等各种大型的主流关系型数据库;同时支持Windows、国产Linux及Unix等各种操作系统;利用XML作为系统接口的数据交换标准,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具体采用技术如下:(1)J2EE架构J2EE平台企业版(Java2EnterpriseEdition),是一套全然不同于传统应用开发的技术架构,包含许多组件,主要可简化和规范应用系统的开发与部署,进而提高可移植性、安全与再用价值。(2)3层体系结构本子系统采用流行的J2EE3层应用体系架构,这种标准的体系结构以及其所支持的跨平台的Java语言可以方便用户的应用开发以及应用集成。同时由于该应用支撑平台支持多种流行的开放工具,用户可以选择其熟悉的开发工具开发应用,缩短了开发部署以及应用移植的时间。(3)XML技术XML代表ExtensibleMarkupLanguage(可扩展的标记语言)。XML是一套定义语义标记的规则,这些标记将文档分成许多部件并对这些部件加以标识。它也是元标记语言,即定义了用于定义其他与特定领域有关的、语义的、结构化的标记语言的句法语言。在本子系统中,XML技术主要用作不同应用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标准以及数据共享的方式。(4)WebGIS技术互联网(Internet)的迅速崛起和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使万维网(WorldWideWeb,简称WWW或Web)成为高效的全球性信息渠道。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需求,利用Internet在Web上空间数据,为用户提供空间数据浏览、查询和分析功能,已经成为GIS发展的必然趋势,本项目均采用WebGIS技术构建展示信息平台,基于服务器的GIS解决方案,以创建和分发J2EE应用和服务。用户在任何连通网络的客户端上都可以通过IE使用GIS系统,不需要另外安装GIS操作软件。2.3.3监管平台建设集成生产、流通等数据构建中心数据库,同时,完成蔬菜基地或专业合作村的数据收集、整编与入库工作;在此基础上构建产地环境评价系统、执法巡查应用系统,项目和人才培养上具有一定的创新作用。推广部门要将这些创新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农业技术的转化,使其转变为真正的生产力。综上所述,针对当前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重视。通过明确构建思路、创建和完善涉农组织以及突出教育单位和农业科研单位主体性等方式,健康有效地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促进我国农业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勇,李小林,张胜文,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09(04):13-16.
[2]李维生.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一条必由之路———论建设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J].山东社会科学,2008(01):22-25.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2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2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青少年厌学心理教育范例(3篇)
- 阅0青少年厌学心理教育范文【关键词】义务教育厌学生学困生【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97-01目前,学生普遍厌学。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
教师教育教学思想范例(3篇)
- 阅0教师教育教学思想范文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幼儿教师教学思想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076-01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
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范例(3篇)
阅:0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范文关键词: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核心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
农产品的安全溯源范例(3篇)
阅:0农产品的安全溯源范文关键词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发展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青少年厌学心理教育范例(3篇)
阅:0青少年厌学心理教育范文【关键词】义务教育厌学生学困生【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