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分析范例(3篇)

来源:

宏观政策分析范文

关键词:宏观调控;对策研究;房价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高达30%~40%,远高于各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房价一路走高,城镇住宅平均售价达到工薪阶层年收入的10~20倍。房地产市场上供给严重不足,需求过度膨胀;房价过快上涨严重制约了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解决和国民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这与“和谐社会”的政治主张相抵触,也与“民富则国强”的政治理念相左。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已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

1现行房价宏观调控政策利弊分析

1.1货币政策

2010年至2011年间,中央人民银行连续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

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后,一方面,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使消费者购房积极性下降,消费者产生持币待购的心理;另一方面,银行可供贷款的资金减少,而贷款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一旦减少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资金的筹集,引起房地产投资的减少。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同时作用于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双方,而利率变动引起的需求变化幅度大于供给变化幅度,这会导致价格的下降。如下图所示: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同时左移,均衡价格P下降。紧缩型货币政策对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有一定作用。

图1供求曲线图1.2房贷政策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出台新“国八条”,要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不得低于6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严查商业银行差别化住房信贷违规行为。

(1)房贷首付比例提高将限制投机性的炒房行为。高首付对炒房者而言,增加了投资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减少了流动资金。因而投机性炒房行为得到限制,房价的上涨趋势至少在短期内将会被有效地遏制。

(2)房贷首付比例提高对投资性购房行为的影响不大。投资性购房者作为长线投资者,看中的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由于人民币的强势升值,他们认为房价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继续上涨。所以,房贷首付比例提高10%左右对此类投资者的购房行为影响不大。当然,从量的角度来看,此类投资者由于投资成本上升,加上房贷首付比例提高可能会扼制房价上涨趋势,这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可能会产生一段时间的观望。

(3)房贷首付比例提高对于升级换代的改善性购房行为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改善性购房行为的目的是升级换代,此类购房者多属于中高等收入群体。房贷首付比例提高增加了此类购房者的购房成本,抑制了部分个人的刚性购房需求。

房贷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对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有一定作用,但是对于部分经济实力雄厚的投机性炒房者和一些十分富裕的购房个人而言,此项政策影响很小;同时对改善性购房又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不利于部分购房者改善居住条件;一些消费者还可能转向二手房市场,这样会导致二手房住宅需求增加,拉动二手房价格上涨。另外,商业银行受盈利的驱使,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就会想尽办法进行变通,提高贷款利率的政策恐怕难以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因此,此项政策在长期内对房价的抑制作用欠佳。

1.3税收政策

政策①:2010年10月1日起,对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唯一住房的,减半征收契税。对个人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唯一住房的,减按1%税率征收契税。政策②:个人购房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按销售收入全额征税。

政策①的出发点主要是为活跃住房市场,鼓励居民购买普通住房和换购住房。政策①出台后,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首套房购买者尤其是小面积住房购买者的购买成本,可以刺激首套购房者的购房需求。政策②传递了政府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的政策信号。从短期看会导致二手房交易市场出现波动,但从长期看,政策②的主要影响还是抑制投机性炒房行为,减少了资金向房地产行业的流入。但是二手房的交易成本会因此大大提高,很多业主便不再急于出售二手房,而是换为出租。这样二手房市场的供给就会大大下降,一定时间内也有可能造成房源紧张,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卖方会将这笔费用转嫁到买房身上,从而变相推高了房价。而在供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由于提高了交易成本,会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在

1.4行政干预政策

政策①:保障性住房等用地不低于住房用地供应总量的70%;对已供房地产用地,超过两年没有取得施工许可证进行开工建设的,收回土地使用权,并处以闲置一年以上罚款。政策②:房价上涨过快城市要大幅度增加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供应,同时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对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者暂禁购房。

政策①中,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有利于保障人民的普通住需求,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对超过期限不进行开工的房地产商罚款,有利于消除囤地现象,使有限的建筑用地得到充分利用,从而缓解房地产业的供需矛盾,引起价格下降。而政策②中,限购政策虽然遏制了炒房者的投机行为,但是显然违背了市场原则,难以长期大规模实行。提倡限价房可能会使房地产商偷工减料,以降低房屋的建设成本,这会增加房屋的质量风险。此外,如何分配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房价宏观调控政策的整体不足

2.1制度革新滞后

房价过高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其解决不能只单纯地依靠治理房地产市场。现行的土地制度、财税制度、政绩考核体系等都是房价过快上涨的深层原因,而制度革新的滞后就导致近年来的房价宏观调控政策没能从根源上解决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的问题。国家每次出台的政策多是针对当时的具体问题制定的,带有明显的针对性,政策之间也缺乏连贯性。这就导致调控措施对房价的影响多是短期内的,从长期看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2.2地方政府执行不力

地方政府的执行程度极大地影响了政策的调控效果,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中央的调控政策执行度不高。一方面,我国五级行政体制为政策贯彻施行造成了困难,而在房价调控政策的施行过程中,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督考察又往往不到位,这就容易使地方政府产生缺位现象。另一方面,中央政府相关文件中部分概念界定不清晰,例如2010年的房产新政指出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但对“部分城市”没有做明确说明,这也为一些地方政府忽视全局利益的短视行为留下了漏洞。

宏观政策分析范文篇2

一、引言

自从我国强调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宏观经济以来,财政政策一直是调节经济的主要工具之一。2010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明显好转,但财政政策没有与货币政策一起双退出”,因为四万亿财政刺激政策的效果尚待巩固,一些投资项目仍在进行中。尤其在外部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内部经济复苏还有一定的不稳定性,需要总体积极的经济政策,而在货币政策转向的背景下,需要积极财政政策对冲货币政策转向的压力。

在此背景下精准测算财政政策乘数,对于我国下一步经济政策选择、经济形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研究有一些成果,其共同特点是:都是利用IS-LM模型来测算。[1][2]IS-LM模型是同时考虑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模型和核心模型,应用这种模型测算财政支出乘数从理论上是一个大的进步。IS-LM模型中的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组合,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其中,Y为国内生产总值,M为实际货币供应量,P为价格,CG为政府支出,E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T为税率,d(·)为居民消费函数,x(·)为出口函数,m(·)为进口函数。

假设税率T和货币供应量M为外生变量,将IS和LM曲线结合起来,可得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产出和利率值。对(1)、(2)式全微分,将两式联立,用矩阵表示为:

(4)式是利用IS-LM均衡计算出来的财政支出乘数,也就是利用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计算的财政支出乘数。我们可以发现应用IS-LM模型没有考虑价格市场、国际收支市场、劳动力市场均衡对财政政策的影响,因而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和财政政策乘数的理论分析

(一)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理论框架

宏观经济均衡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在总量与结构之间的基本平衡,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各种资源的利用程度反映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高低。宏观经济模型考虑产品、就业、价格、货币需求、利率的市场均衡,主要用以下六个函数表示:

(5)式是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指的是物价上涨率和现实产出水平对潜在产出水平的偏离”呈现正相关关系。这一偏离”表明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给的缺口和物价上涨之间的压力。在这里,潜在经济增长率是指在各种资源正常地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在现实中,表现为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随着需求的扩张,现实经济产出对潜在经济产出偏离上升,物价上涨率随之上升;在经济回落期,随着需求的收缩,现实经济产出对潜在经济产出的偏离下降时,物价上涨率随之下降。(6)式表示劳动市场均衡,和古典经济学的工资决定劳动力供给不同,现实中劳动力供给、经济生产和物价决定工资,因而(6)式表示需求决定工资。(7)式是货币市场均衡函数,也就是LM曲线。(8)式表示国际收支均衡函数,就是所谓的BP曲线。(9)式表示产品市场均衡,也就是IS曲线。(10)式是生产函数。

在(10)式中代入(6)式的L,假设CG、T、M为外生变量,对Y、P、W、R和E微分,得到以下矩阵:

(11)式是在标准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基础上,在价格市场均衡、劳动力市场均衡、产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均衡、国际市场均衡的前提下,对于国内生产总值、价格、工资、利率和汇率变化推导的矩阵方程,(11)式是计算我国财政政策乘数的基础。

(二)货币供应量、汇率一定的场合下的财政政策乘数的理论推导

现实中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是调节宏观经济的两大重要手段,两者总是被同时使用,但是为了计算的简单,我们控制货币供应量和汇率的变化,也就是说,在本文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中,把M(货币供应量)和E(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视为外生变量,在此前提下分析财政支出的效果。假设ΔCG=1、ΔE=ΔT=ΔM=0,以矩阵(11)为基础,计算财政支出政策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得出在货币供应量、汇率一定的场合下财政政策乘数:

三、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主要内容、特点和结构

(一)模型特点和主要内容

本文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吸取以往研究的经验,构建吻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具体特点如下:第一以分析财政政策为重点的宏观经济模型。模型侧重于财政政策的变化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模型对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进行了描述。第二是建立在国民核算体系下的需求导向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3]第三选择了中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区间。数据样本为1980-2007年年度数据,在该段时间内中国已经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的各组成部分已进入市场经济的角色,数据相对稳定。第四采纳了动态建模理论,通过交替运用理论与数据信息,不仅对经济理论的适用性进行深入探讨,同时也利用现实数据寻找实际经济运行规律。为此,我们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同时较好地兼顾了中国经济转轨的特点,从最广泛的影响因素入手,本着检验、检验、再检验”的原则,从一般到特殊”逐步简化,模型设计简洁,操作规范,减少了变量过程的随意性。

(二)模型结构

本文的宏观模型是一个小规模的需求导向型的宏观经济模型,产出由需求决定。模型涵盖了宏观经济模型分析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共分为需求、供给、收入、财政、价格五个模块,由10个行为方程、19个恒等式组成,共包括33个内生变量和10个外生变量(限于篇幅,略)。图1为模型结构示意图。

注:阴影部分为外生变量。

图1模型结构示意图

四、我国财政政策乘数测算

本文重点考查的是财政支出乘数,也就是财政支出变化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倍数。从财政政策乘数的作用机理来说(见图2):当财政通过增加财政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需要进行政府采购和雇用劳动者来从事生产,从而拉动政府消费和企业收入、居民收入的提高,企业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将促进居民消费和投资,最终带动经济增长①。

图2财政支出乘数

具体步骤如下:假设2003-2007年期间连续一次性追加1单位财政支出。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运行结果(限于篇幅,具体过程略)显示第一年(2003年)财政支出乘数是1.883,并在其后四年(2004-2007)对GDP有影响,其乘数分别为0.47、0.291、0.136、0.011。如果从2003-2007年期间连续每年追加1单位财政支出,财政支出乘数分别为1.883、2.497、2.903、3.017、3.025。这表明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乘数是连续上升。

五、四万亿投资政策效应测算

四万亿投资结构见表1,我们可以看到四万亿主要用于政府消费(文教卫生)和政府投资(住房、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因为四万亿投资计划开始于2008年年底,其经济效果将在2009年开始,因此我们假设两个投资方案:A方案,2009-2010年每年追加2万亿投资;B方案,2009-2011年每年追加1.333万亿投资。两个方案对2009-2014年经济影响为(具体计算过程略):如果实施A方案(2009-2010年每年追加2万亿投资),2009年将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加33185亿元,政府消费增加9313亿元,居民消费增加9016亿元,固定资产形成增加29718亿元,进口增加2077亿美元,出口减少266亿美元。其作用将持续影响到今后几年,到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共增加101602亿元,政府消费共增加20776亿元,居民消费共增加35868亿元,固定资产形成共增加91433亿元,进口总额共增加7122亿美元,出口总额共减少1434亿美元。

如果实施B方案(2009-2011年,每年平均投资1.33万亿元),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2097亿元,政府消费增加6211亿元,居民消费增加6038亿元,固定资产形成增加19728亿元,进口增加1377亿美元,出口减少181亿美元。其作用将持续影响到今后几年,到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共增加94691亿元,政府消费共增加20496亿元,居民消费共增加33936亿元,固定资产形成共增加83819亿元,进口总额共增加6928亿美元,出口总额共减少1395亿美元。

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在2008年10月采用的四万亿刺激方案对于保增长”是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是经济调节的一个有效工具,从实施时间分布来看,两年计划和三年计划的经济效果不会有太大区别。同时,我们也验证了政府投资不仅提高政府消费也拉动内需。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财政纷纷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危机时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财政政策。因为企业和家庭在危机”面前,倾向于采取储蓄、调整和解雇雇员等的措施,对于家庭和企业来说这也许是正确的选择,但对于整体经济来说,这些措施会使经济形势进入停滞不前的恶性循环。所以当经济出现停滞的兆头时,即使财政政策乘数较低,大多数国家还是会动用财政政策。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日本,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即使很多人指责公共投资效率太低”,但财政政策仍然是有力的经济干预手段。[4]财政政策的影响不仅在于当年,还要看到2年后、3年后,甚至5年后对经济的影响。

本文利用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推导出财政政策乘数,并从实证角度估计我国财政政策乘数大约在1.88,且目前阶段财政政策乘数呈上升趋势。本文还测算了四万亿财政刺激方案的经济效应,发现财政政策是调节总需求的重要杠杆,这对我国当前加强宏观调控、扩大经济增长具有以下的政策含义:

1.在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的情况下,公共投资大幅度增加会直接提高总需求,缓解供求矛盾。这就是常说的公共投资能成倍地创造收入(乘数效应),从而增加总需求的需求效应”。同时,公共投资通过增加经济中的资本存量,提高经济生产潜能,从而具有供给效应”。[2]

2.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这些部门作为公共投资的重点不仅推动结构调整,还为今后的经济持续增长奠定基础。同时,公共投资通过在西部落后地区、四川受灾地区的公共工程建设,带动西部地区的投资,为我国地区经济均衡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打下基础。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表明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越大。

3.增加公共投资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政府虽然可以通过税收和一次性转移支付等措施来缓解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状况,但往往受政治和社会因素的限制,提高收入取决于整体经济形势②。

宏观政策分析范文

1土地政策宏观调控的目标

1.1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的一般目标

遵循一般经济理论,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的一般目标主要为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经济增长指的是国民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避免经济停滞或下降。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是宏观调控经济政策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物价稳定是指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相对稳定,避免物价大幅度波动。物价稳定并不排斥个别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也并非是物价总水平的固定不变。只要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总水平的上升或下降在社会可接受范围内,即可视为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并不是指每个人都有工作,而是指保障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享有就业机会。在政府制定的目标中,维持充分就业占有重要地位。在经济体制转轨和增长方式转型的过程中,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关系改革、稳定与发展的政治问题。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保持国际收入与国际支出的相对平衡,尤其是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幅度、持续性的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

1.2土地政策宏观调控的中间目标

要实现宏观调控的一般目标,土地政策必须结合自身特点,确定其中间目标。具体而言,应包括以下3个方面。1.2.1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源,影响着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趋势密切相关。因此,制定土地政策时,必须考虑目前土地利用中的低效、浪费等现象,采取有效措施,约束相关经济主体(如,土地使用者、土地市场交易者、集体土地所有者、地方政府等)的行为,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由于土地是社会生产活动的载体,故土地的有效利用还必须包括其承载的其他要素的有效利用,如促进要素所组成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是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的土地政策与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传统措施之间的重要区别。

1.2.2维护土地利用的社会公平性

由于土地的稀缺性、位置固定性和质量差异性,故在制定土地政策时,必须要注意土地利用的社会公平性。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两点,即人与人之间的公平和人与自然间的公平。其中,前者主要是指人们在居住方面的生活公平性,要尊重每个人都享有居住的基本权利,这在土地政策中有所体现,如针对中低收入者建立的廉租房体系中对土地的利用;后者主要表现为土地政策必须约束人们利用土地过程中的行为,以保护环境,避免在市场利益驱动下,人们给环境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2.3保持土地市场价格稳定

保持土地市场价格的稳定是土地政策实现保持社会物价稳定的重要渠道之一,这是因为土地价格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较显著的相关性。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土地政策宏观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土地政策可通过土地供应工具(总量和结构供应、土地规划)、土地与财政金融的交叉工具(如土地税收、土地价格、土地出让金)等,并利用相关的中介指标来达到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这3个终极的目标。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1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范例(3篇)

    - 阅0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范文【关键词】改革开放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历史演进【中图分类号】K27【文献标识码】A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乃至.....

    能源危机的实质范例(3篇)

    - 阅0

    能源危机的实质范文【关键词】危险源;体育场馆;控制方法一、前言危险源控制是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减少人误,从而起到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

    宏观与微观经济学范例(3篇)

    阅:0

    宏观与微观经济学范文篇1关键词:理性预期;货币政策;宏观调控1理性预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

    宏观政策分析范例(3篇)

    阅:0

    宏观政策分析范文关键词:宏观调控;对策研究;房价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高达30%~40%,远高于各行业的平均利润率。....

    采购月度工作总结(整理2篇)

    阅:0

    采购月度工作总结范文篇1月度工作总结从9月底以来,这一个月的时间我逐渐适应了跟大学生活截然不同的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