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前沿技术范例(3篇)
来源:
生物医药前沿技术范文
>>北京地区生物医药研发服务模式研究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基地现状及展望北京地区高职专业设置现状及问题分析北京地区P2P发展现状及问题探究红豆挺进生物医药领域生物医药领域投资渐趋细分在生物医药领域自由驰骋生物医药领域平台促进创新北京地区银行业交叉销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倍道兼进,腾飞的北京生物医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工业园区现状及发展模式环北京地区竞技体育发展现状研究北京地区大学生网购风险认知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北京地区洪涝灾害研究领域热点与前沿分析北京郑氏润慷国际生物医药研究院增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网站.201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OL].http://.cn/news.do?method=viewInfoCommon&id=3134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网站.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2)[OL].2006-02-09.http:///mostinfo/xinxifenlei/gjkjgh/200811/t20081129_65774.htm.
[4]国家统计局和科技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5]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6]叶仙蓉.药学人才培养与国家自然基金人才项目的概况分析[J].科研管理,2013,10(10):142-144.
[7]王长锐,孟宪平.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与评审综述[J].中国科学基金,2009,(1):34-36.
[8]彭英,姜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4~2013年药理学资助项目的回顾分析[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30(11):1485-1492.
[9]付剑江,毕明刚,陈君,等.2010-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理学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10-13.
[10]陈治光.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0年夯实基础研究,谋求源头创新――为自主创新奠定坚实基础[J].科技潮,2010,(12):12-19.
[11]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编辑委员会.启航2014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2]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局网站.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OL].2014-07-10.http:///cms/jh/106695.htm.
[13]陈斌.目前企业科研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J].中国市场,2011,(44):21-22.
[14]马廷灿,曹慕昆.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看我国各省市基础研究竞争力[J].科学通报,2011,56(36):3115-3121.
生物医药前沿技术范文
论文关键词:研发效率,医药制造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1引言及文献回顾
医药制造业是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技术创新是医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研发活动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引导技术创新、实现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同时研发效率的高低决定了能否有效适时地将研发投入转化为创新成果,使产品在市场上获取竞争力。但并不是所有的研发活动都能带来技术创新,推动科技进步,这是由于部分研发投入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不能产生有效的技术成果,无法实现预期目标,从而导致研发活动失效。因而,行业的研发效率对于医药制造业实现技术创新,增强产业竞争能力,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学者对医药制造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方面,而关于技术创新效率和研发效率的研究较少。首先,关于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方面,张世贤(2005)认为技术创新遵循阀值理论”,即只有当研发资源集中到一定程度才能使研发成果成为稳定输出,研发资源的极端分散化是目前我国医药产业化发展的最大障碍[1]。张伟(2008)从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入手,以1995-2004年的有关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形式和问题所在,并提出提高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2]。邹鲜红、黄健柏(2009)基于因子分析法,通过对我国28个省区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多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通过构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克服了采用投入型指标和产出型指标建立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缺陷,避免指标的重复评价,较为准确地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对因地制宜推进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撑[3]。其次,在技术创新效率研究方面,大多数学者集中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研发效率研究,而具体到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效率研究的文献较少(郑洁,2008[4])。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前沿函数方法,选取1999-2008年间我国医药制造业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并构建了无效率函数,对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2模型构建
2.1实证模型的选择
目前最常用的随机前沿函数模型是Battese和Coelli在1992和1995年设定的生产函数模型,简称BC(1992)和BC(1995)模型。BC(1992)模型假设非效率项服从截尾正态分布,并认为技术效率随时间不同而变化。BC(1995)模型则不但测算了效率数值的大小,还从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着手进行研究。BC(1995)模型是目前学者们最为推崇的一个研究工具,其与数据包络分析(DEA)相比药学论文,具有考虑随机误差、采用面板数据、技术效率测算方程与其影响因素方程联立的优势。
借鉴BC(1995)模型[5],本文的随机前沿函数模型构建如下:
(1)
模型(1)中Y、RD、RDP分别表示我国医药制造业某省市某年的研发产出、研发资本投入、研发人员投入,i和t分别表示医药制造业第i个省份和第t个年份。β0是常数项,β1和β2代表研发资本和研发人员的产出弹性。(Vit-Uit)表示方程的随机误差项,具有复合结构,Vit代表经济系统中不可控因素冲击的噪声误差,假定其服从正态分布N(0,),且独立于Uit。Uit为非负随机变量,考察研发活动中的技术无效率,假定其服从截尾正态分布N(Mit,)。表示省市i在t时期研发活动的研发效率。Mit越大表示技术效率越低,意味着投入等量的研发资本和研发人员能够获得的研发产出越少。本文重点考察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政府资金、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企业规模以及市场结构等因素对研发活动技术无效率的影响,因而构建以下无效率函数:
(2)
函数(2)中δ0为待估常数,Fund、Transf、Scale、MS分别表示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政府资金、技术改造经费支出、规模变量以及市场结构变量等变量,δ1、δ2、δ3、δ4分别表示相应变量的影响系数。Wit为随机误差项,假定其服从正态分布N(0,)。判断构建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是否适合用来测算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效率,可以通过考察函数(2)中随机误差项的技术无效的比重,也就是通过(0≤γ≤1)的大小来判断。当γ接近于0时,表示实际研发产出与可能最大研发产出的差距主要来自于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噪声误差,此时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就可以实现对生产参数的估计,无需采用随机前沿函数模型。γ越趋近于1,越能说明前沿生产函数的误差主要源于随机变量Uit,则越适合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研发效率进行估计。
2.2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研究使用的数据,采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5-2009)中医药制造业各个省市1999-2008年10年的面板数据。
现有文献在研究技术创新成果时,一般选取研发经费的投入和研发人员的投入作为技术创新的投入指标,对于技术创新的产出指标的选取,则存在不同看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使用研发经费近似作为技术创新产出指标,这样做的缺陷是认为技术创新的投入和产出是一个线性关系,有投入就一定有产出。七十年代以来多采用专利数作为技术创新产出指标(Griliches,1990[6];Prencipe,1997[7])。近年来也有学者采用新产品销售收入(朱有为、徐康宁,2006[8])和新产品产值(周立群、邓路,2009[9])作为研发产出指标。基于众多学者关于技术创新投入及产出指标选取问题的研究成果,本文结合我国医药制造业的行业特点行业及发展的现状,选取合适的研发投入指标和研发产出指标。
一、研发投入指标的选取
医药制造业作为高技术、知识性生产函数,研发产出不仅受到当期研发资本投入的影响,也受到过去各期研发资本投入的影响,所以,选取研发资本存量来反映研发资本投入情况相比于直接使用研发资本投入更为恰当。关于研发资本存量的计算方法,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经典的永续盘存法。参照Goto&Suzuki(1989)[10]和吴延兵(2006)[11]的计算方法,以过去各个时期的研发支出现值与第t-1期的研发资本存量现值之和来表示即第t期的研发资本存量,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3)
其中,K是指研发资本存量,E代表研发支出,ρ为研发资本存量的折旧率。此外,,假定R&D资本存量K的平均增长率等于R&D支出E的平均增长率,研发资本存量的期初值为:,g为E的年均增长率(Coe,Helpman,1995[12];吴延兵,2006[11])。本文的基年定位1999年。在测算研发资本存量之前,研发资本支出已经按1990年不变价研发价格指数”进行平减[①]。对于研发资本折旧率ρ,国内外众多文献在估算研发资本存量时都采用了15%(Hu,Jefferson,Qian,2005[13];吴延兵,2006[11];朱有为和徐康宁,2006[8]),因此,本文也采用ρ=15%。
研发人员投入的数量、结构和素质,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反映研发人员投入的指标主要是研发人员(人)和研发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人年)。前者是参与活动的人员数量,后者是按照参加人员实际参与研发活动的时间折合的研发活动工作当量。后者更能反映投入研发活动的人员情况。因此,本文选择研发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人年)作为研发生产函数中的研发人员投入指标。
二、研发产出指标的选取
研发活动的产出指标主要有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等衡量指标。其中,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是研发活动的中间产出,能反映出研发活动的直接效果,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衡量标准。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是最终产出,相比专利指标,更能反映出产业研发活动产出在市场上的绩效情况。本研究根据医药制造业的行业特点和研发现状,以及医药制造业有关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操作性,对研发产出指标进行筛选。首先由于专利量的数据局限,且医药制造业的专利指标较小,有的甚至为零,这种情况下使用OLS估计是有偏的。其次,新产品销售收入受到营销等非生产环节的影响,同时受市场上其他不确定因素影响,不能完全反映研发活动的产出和研发效率的变动。因此我们选用新产品产值作为研发产出指标,并以1999年为基年,按照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平减,以消除通胀等因素的影响。
三、非效率函数指标的选取
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对于研发活动有重要的影响力,直接影响到研发投入的力度大小,而其中政府资金来源对于研发活动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药学论文,因此选择这两项指标进行非效率模型的研究,以深入研究政府资金对医药制造业研发效率的影响。另外,技术改造是我国医药制造业在当前发展水平下,普遍采用的技术创新方式,一定的技术改造能力将大大有利于研发能力和研发效率的提高。因此,技术改造经费是一项重要的研发活动效率考量指标,将其选入非效率模型,进一步研究其对研发效率的影响作用。同时,很多学者的研究都表明企业规模和市场结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的影响很大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因此,在非效率函数中,本文选择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政府资金、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企业规模以及市场结构等变量作为技术无效率的影响因素。
3实证结果分析
利用Shazam软件及Frontier4.1软件,使用极大似然法估计经验模型可获得各项参数,具体结果见表1。其中,γ值为0.9406,非常接近1,且LR单边检验表明它符合混合卡方分布(mixedchi-squaredistribution),说明模型(1)中的误差项有着明显的复合结构。因此,采用SFA方法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来测算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效率是有效的。具体分析如下:
(1)研发投入要素产出弹性和研发活动规模效应分析。研发资本投入(RD)和研发人员投入(RDP)弹性系数β1、β2的值分别为0.2681和0.4298。表明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每增加1%,新产品产值便会增加0.2681%;研发人员投入每增加1%,则新产品产值会增长0.4298%。可见,在我国医药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的增长中,研发人员投入的贡献率高于研发资本投入的贡献率。同时,研发投入的弹性系数仅为0.6979,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活动缺乏规模经济性。
表1SFA模型各参数估计值
Table1TheestimateofeachparameteronSFAmodel
待估参数
系数
标准差
T统计量
β0
6.6887***
0.3555
18.8171
β1
0.2681***
0.0554
4.8436
β2
0.4298***
0.0696
6.1736
δ0
31.3533***
8.2825
3.7855
δ1
-0.1045
0.1900
-0.5499
δ2
-0.4736***
0.1839
-2.5758
δ3
-2.7455***
0.8806
-3.1177
δ4
-1.1173***
0.4083
-2.7367
γ
0.9406***
0.0196
47.9738
LRtestoftheone-sidederror152.5320***
样本数:280横截面数:28年数:10
4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了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效率。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效率均值为0.5290,且每年的研发效率具有三平稳两增长”的增长周期性。在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中,研发人员对新产品产出贡献大于研发资本。但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活动仍不具有规模经济性,平均研发效率水平偏低。从区域研发效率的比较分析可以知道,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和产业集聚,有利于提高研发效率。同时,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效率与企业规模呈显著的正向关系,市场竞争性有利于促进研发效率,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有助于提高新产品产值,而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政府资金对研发效率的作用不明显。
结合以上研究,要提高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发挥各地区医药制造业的产业优势和资源比较优势,在我国形成几块产业链完善、优势互补和相互支撑的医药产业群”。例如,长三角都市圈医药产业群”——在上海形成新药研发中心和医药营销中心,江苏省着力发展化学制剂,而浙江进一步把化学原料药做大做强,在长三角都市圈内形成完整的医药产业链和合理的医药产业布局模式。同时,发挥我国在中医药资源上的比较优势,在珠三角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以及云南、西藏等地建立中医药和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加大中药的研究、生产及向世界市场推销的力度。
第二,提高市场集中度,促进产业集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增强研发能力。低集中度不利于研发投入活动的有效支撑,对研发效率存在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鼓励企业间的兼并与合并,提高集中度,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可以通过产业集聚,促进技术交流,促成合作研发。
第三,培育合理的竞争性市场环境。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效率与企业规模呈显著的正向关系,市场竞争性有利于促进研发效率,这两个结论的结合意味着竞争性寡头主导的、大中小型企业共存的市场结构可能是有利于改善医药制造业研发效率的理想市场结构形态。
第四,完善政策与制度,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医药制造业研发活动提供良好的支撑。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特点决定其受到政府政策和制度影响较大。因此,在产业政策层面,需大力引导企业走技术创新之路,并落实扶持政策,让企业敢于投入研发,不断积累技术力量,提高研发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世贤.阀值效应:技术创新的低产业化分析——以中国医药技术产业化为例.中国工业经济,2005(4):45-52
[2]张伟.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科技信息,2008(21):600-601
[3]邹鲜红,黄健柏.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医药制造业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系统工程,2009,12(27):67-72
[4]郑洁,杨昌辉,徐晟.基于SFA的我国医药制造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22):58-62
[5]Battese,G.E.andT.J.Coelli.AModelforTechnicalInefficiencyEffectsinaStochasticFrontierProductionFunctionforPanelData.EmpiricalEconomics,1995,20:325-32
[6]Griliches,Zvi.PatentStatisticsasEconomicIndicators:ASurvey.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1990,28:1661-1707
[7]Prencipe.ATechnologicalCompetenciesandAproduct’sEvolutionaryDynamics:ACaseStudyfromtheAero-Engineindustry.ResearchPolicy,1997(25):1261–1276
[8]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6,(11):38-45
[9]周立群,邓路.企业所有权性质与研发效率—基于随机前沿函数的高技术产业实证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9):1-4
[10]Goto,A.andSuzuki,K.R&DCapital,RateofReturnonR&DInvestmentandSpilloverofR&DinJapaneseManufacturingIndustries.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89,71(4):555-564
[11]吴延兵.R&D存量、知识函数与生产效率.经济学(季刊),2006(4):1130-1156
[12]CoeandHelpman.InternationalR&DSpillovers.EuropeanEconomicReview,1995,39(5):859-887
生物医药前沿技术范文篇3
【摘要】《药用植物栽培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文章探讨了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引入其它学科的前沿动态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思路,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适应知识的更新和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用植物栽培学;科技发展动态;前沿知识
《药用植物栽培学》(cultureofpharmaceuticalplant)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1]。这门课程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昆虫学、病理学和中药学为基础,借鉴了农业、林业、园艺等栽培植物的技术和措施,成为自成体系的学科[2],为人类的防病、治病和保健生产优质的中药材。因此,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在于:由于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物种减少,导致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日趋减少,甚至有些种类濒临枯竭,所以,今后的中药材在相当长时间内主要来源于人工栽培,尤其疗效显著需要量大的药材更是如此。这就需要培养从事药用植物栽培的人才,生产出栽培规范化、质量标准化的优质中药材。
为达此目的,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在原有的课程内容体系基础上,引入近年来的科学进展和高新技术新成就,以便拓宽课程体系的广度和深度。
1结合gap标准化种植知识,了解相关法令法规
药用植物的栽培比普通农作物的栽培要求高,要符合gap标准化种植,对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保障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调通过革新栽培技术,获得高产量、高质量、低农药和低重金属残留的原药材。同时,补充学习国
家出台的中药质量管理规范内容,包括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药提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一系列管理规范和与药用植物栽培直接相关的法令法规,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增加相关的规范意识和法律意识。
2结合现代农业技术,扭转学生错误观念
针对学生认为药用植物栽培就是简单重复大田、林学、园艺等植物的栽培经验,没有科技可言这种状况,将现代农业技术引入到课堂中,提高学习积极性。
2.1增加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和理化防治的内容在药用植物栽培管理过程中,如何控制病害、虫害和草害,是提高中药材的产量、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关键。在讲授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时,除介绍一些常用化学药物防治方法外,同时强调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的重要性,旨在尽量减少药用植物中的农药和重金属残留。例如:利用植物之间的对等效应[4,5],间、混、套作种植一些具有防病虫害作用的植物;使用天然植物型农药;利用天敌或一些致病真菌防治害虫;利用紫外线诱杀害虫;利用辐射或性激素干扰害虫等措施,均可达到不使用农药、无残留、生态和谐的目的。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对于病虫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同时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2增加节水农业的相关内容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贫乏的国家,尤其在某些久负盛名的地道药材产区更是如此,为此,在讲授灌溉的内容时,引入节水农业[6,7]的概念,包括工程节水、农艺节水、节水基因型筛选、植物精量给水、区域智能化给水技术等。同时重点介绍了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和澳大利亚的局部根区变干给水技术,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新型灌溉技术以及技术改进后对于产品质量的改良效果。
2.3增加生物入侵与防治的内容在药用植物引种和驯化的过程中,要做好植物材料的检疫。从国外或外地调运种子、种苗时,
必须经过检疫,在确认无检疫对象和主要病虫害后,方可调运。近百年来,由于没有入侵生物检疫的概念而人为或无意引进我国的新物种非常多,对我国的生态和经济都造成极大的损失[8,9]。这些实例能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外来物种可以改变生物的种群、群落甚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隐藏着巨大的威胁。外来植物一旦入侵成功,要彻底根除极为困难,因此在学习和生产过程中必须形成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
2.4增加绿肥和菌肥的内容在药用植物栽培时,结合间、混、套作种植绿肥[10,11],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腐殖质含氮量、提高土壤肥力、药用植物品质和产量,而且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可以通过绿肥饲喂牲畜“过腹还田”、或放养蜜蜂生产蜂蜜,达到提高经济收入的目的。利用菌肥[12,13]则可以通过菌肥中的微生物生命活动,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参与养分的转化,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分泌激素刺激作物根系发育;抑制作物有害微生物活动,利于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
3结合生物技术,开拓药用植物栽培新领域
无土栽培、细胞的工业化生产[14,15]虽然属于生物技术范畴,但可以引用到药用植物栽培,生产中不但可以打破土壤栽培的连作障碍,节水、节肥、省工,还可以在不适宜于一般农业生产的地方进行药用植物种植,避免土壤污染、生物污染和工业污染,生产出符合gap标准的药材。在授课过程中添加这些方面的内容,会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其中的技术所在,思路更加开阔。而脱毒快繁、细胞融合等技术也广泛应用到药用植物生产研究领域中。目前,蜜环菌、紫草、人参的细胞悬浮培养、地黄的脱毒苗、曼陀罗和百合等的花药培养、桔梗的多倍体培育以及一些转基因药用植物的培育均取得成功,为药用植物栽培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4结合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增强中药质量监控意识
药用植物引种栽培不单单以成活为目的,同时要求能正常生长发育,并获得一定产量,而且药效成分、含量以及医疗效果达到药典要求,因此需要与中药质量检测技术相配合[16,17]。通过补充该课程的相关发展动态,使学生了解有关中药质量状况、中药质量控制的思维方法与发展趋势,增强质量意识,明确“药材好,药才好”的相关性,为今后从事药用植物栽培、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5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药用植物栽培学》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等知识为课程基础,同时又要求与实践相结合。由于现在的学生真正接触农事活动的机会非常少,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周的百草园内种植实习[18],可以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中药相关的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增强专业实践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之前,要求学生提前查阅资料,结合前沿的技术,自行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试验,在实习和观察的过程中,记录相关试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一些栽培管理措施对于药用植物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加深学生对《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理论理解和感性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配合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6激发学生自学兴趣,主动学习多学科前沿知识
在《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学习中,不但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到目前科技发展前沿,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同时结合课程论文,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将前沿知识与药用植物栽培结合起来。例如,有的同学设计了太空药用植物种子,将gps、rs和gis技术与药用植物栽培结合,或结合生物技术生产超级人工包衣药用植物种子,通过不断引导学生主动查找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加课外知识,逐渐重视药用植物栽培的技术性与重要性。
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穿插药材生产、农业生产、生物技术的前沿知识,同时增加药物知识、医药最新动态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介绍,可以让学生将理论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将单一的专业课程与其它学科相联系,不但缩短了对药用植物栽培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时间,能够快速进入实际应用,而且使学生系统掌握了中药专业相关课程的内在联系,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动机和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课程结束时学生调查结果反映良好,满意度高。对《药用植物栽培学》进行教学改革,符合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需求,能够尽快为我国中药gap标准化种植培养优秀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郭巧生.药用植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2]程惠珍.论药用植物栽培学科的发展方向[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19(1):9.
[3]程惠珍.优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研究[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0,2(2):19.
[4]李宝平,苏仙绒.试谈植物相生相克效应的应用[j].运城高专学报,1999,4:23.
[5]方绮军,傅昀,程世清.植物之间生化他感作用的研究及其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14(2):206.
[6]许迪,高占义.农业高效用水研究进展与成果回顾[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8,6(3):199.
[7]郎旭东,许宝明,贾凤英.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j].地下水,2001,23(1):82.
[8]章承林,李春民.园林植物引种与生物入侵探讨[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1):7.
[9]汪官余,姚维志,于孝东.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6,1:15.
[10]许冬梅.扩种绿肥的重要性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3):54.
[11]陈泽美.发展绿肥生产是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措施[j].耕作与栽培,1995,4:37.
[12]李海云,王静,吕福堂,等.生物菌肥发展现状与展望[j].土壤肥料,2008,10:53.
[13]王素英,陶光灿,谢光辉,等.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1):14.
[14]赵树进,陈念,韩丽萍.药用植物生物工程技术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7):1692.
[15]黄玉吉,陈义挺,陈菁瑛.生物技术在中药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j].福建农业学报,2008,23(1):100.
[16]邓少伟,贺强.中药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建议[j].中国药事,2006,20(9):566.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1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嫁接花木的方法和技术范例(3篇)
- 阅0嫁接花木的方法和技术范文篇1关键词:棉花;优势;嫁接技术嫁接栽培是一种无性杂交的方法,通过嫁接可以使砧木与接穗体内的营养物质进行交换,从而提高接穗的品质,使棉花达到抗寒抗病.....

高速公路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范例(3篇
- 阅0高速公路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范文【关键词】突发事件舆情应对中化道达尔油品事件【中图分类号】D625【文献标识码】A自2014年9月8日起,陆续有车主向河北邢台市工商局投诉,反映由.....

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范例(3篇)
阅:0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范文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深,这不仅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运....

生物医药前沿技术范例(3篇)
阅:0生物医药前沿技术范文>>北京地区生物医药研发服务模式研究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我国生物医药....

嫁接花木的方法和技术范例(3篇)
阅:0嫁接花木的方法和技术范文篇1关键词:棉花;优势;嫁接技术嫁接栽培是一种无性杂交的方法,通过嫁接可以使砧木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