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例(3篇)

来源:

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文篇1

关键词:素质教育;跨文化交际;培养策略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其重视培养人的思想道德、思维能力、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全面教育。长期以来,作为培养高精尖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责。因此,高校的素质教育便成为高校诸多人才培养任务中的核心所在。

一、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

1.主体性。主体性是指教育的主体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教育既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作用、彼此影响的过程。主体性是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素质教育中的这种双主体性决定了只有教育双方的主体共同发挥作用,教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2.创新性。素质教育的创新性,主要是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把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上来。素质教育创新性的最终目的在于实施全方位、多领域的教育,是高层次的人才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工作,重点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方面的培养,也包括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知识的积累。

3.发展性。素质教育的发展性,主要指培养和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其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拥有学习的自觉行为,教师是否拥有教学生学习的意识和教学策略。教师要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学家海姆斯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语用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即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不仅需要知道交际用语的语法结构正确与否,还需要知道交际用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可行性、适应性和目标性。也就是说,交际能力使本族语者能够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有效交际。对于本族语者如此,对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外语学习者也是如此。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重要产物,二者密不可分,语言的学习也是文化的学习。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中对外来文化及本土文化的传授重视不够,忽视了文化的继承和传授。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往往无法顺畅地沟通与交流思想,导致交际失误屡屡发生。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文化语言观去指导语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进行有效的交际,所以跨文化交际学的兴起和发展与二语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跨文化交际教学是一种立足于目标语国家文化的教学形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文化素质教育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不够重视,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部分高校的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一直围绕语言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导致学生人文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对中西方文化了解不足。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学生对中国本土文化了解不够,对一些传统节日、风俗习惯不够熟悉;另一方面,学生对西方文化也知之甚少,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障碍重重。

针对以上现象,教师在外语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教师可以以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以人文素养为诉求,以创新能力为动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高校外语教学肩负着素质教育的重任,理所当然地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也是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文

精细化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的构成与特征

1.精细化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的构成根据医学专业教师职业和专业需求,结合医学院校实际情况,构建精细化的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体系的核心是把握精细化的培养过程,将培养目标与现实需求通过培养体系有效地衔接起来。2.精细化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的特征教师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的精细化即体现了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特征,又有自身特点。一是,系统化、细节化与持续改进。医学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全面把握,统筹协调,整体实施。同时注意对各系统精细化的设计与控制,关注培养过程的每个细节,把工作做实做细,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通过评价反馈,不断改进措施,优化流程。二是,数据化、标准化与尊重个性。有别于粗放型管理的模糊标准,精细化培养强调培养目标与培养措施各环节工作都要有标准,并且标准要实现数据化与精确性。但在标准化的同时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要尊重个性,即关注医学专业教师的特点,量身定制培养方案,促进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三是,信息化、流程化与追求效率。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培养中来,促进教育管理的自动化;根据人文素质的知识、精神、能力的养成规律设计培养流程,有效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培养的质量和管理的效率。

精细化理念下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

医学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运用精细化管理思想构建其培养体系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确立精细化的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培养目标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要取得良好效果,就首先要对其培养目标进行精细化分析。对医学专业教师而言,其人文素质具有区别于其他行业的内涵和特点。医学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是以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尤其是医学人文知识、相关教育理论与方法为基础,经教育、人文环境浸染、个体的教育实践与体认所内化而形成的稳定的知识、能力、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是适应医学教育教学活动必备的要素。医学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是人文素质在教育、医学领域的具体体现,其结构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目标框架相通,与医学生人文精神实践相应。医学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目标就是要实现其人文素质各要素的良好发展,最终提高医学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目标系体系中人文知识是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基础和前提,人文精神是核心和最终目标,人文教育力是其人文素质的外在表现和价值体现。构建精细化的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培养模式培养模式指为实现培养目标的整个培养活动的组织方式。精细化的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培养模式和教师人文素质形成过程可以用图3表示,这体现了教师人文素质的形成特点及各要素关系,蕴含着精细化理念。图3:精细化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培养模式与形成过程精细化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培养模式包括四个途径:一是,讲座培训。拓展专业教师人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主要通过人文知识专题讲座、校内外培训等方式进行。尤其注意讲座培训与医学相结合,挖掘医学专业中的人文资源,走专业与人文相结合渗透之路。二是,实践体验。人文精神的涵养关键在内化。实践体验促进人文知识向精神的内化。对于医学专业教师而言,要充分利用教学、临床实践,有意识地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和体验人文精神,利于牢固人文精神和提高人文化的教育力。三是,环境浸染。教师的人文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养成。开展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文氛围,这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医学专业教师进行人文熏陶和熔炼。四是,自我教育。张祥云认为:人文精神的建构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转让性;人文理论具有隐喻性;人文道理具有体认性[9]。人文素质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只有充分调动个体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培养,才能有效提高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总之,通过以上途径促进教师对人文知识的知晓,进而领悟、内化为自身人格、气质、修养,升化为人文精神,外化为人文教育力。四个途径相互补充,“四位一体”,促进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构建精细化的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培养的内容体系根据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目标,其培养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人文知识,如:历史、文学、哲学、宗教、道德、法律、艺术、传统文化等知识。尤其要加强哲学、美学知识、传统文化知识的培养。医学人文知识,如: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辨证法、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医患沟通、医学美学、医学法学、卫生管理等知识,这些医学人文知识中蕴含丰富的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专业教师要重点掌握的。教育学知识,如: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心理学等,它们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与技能。构建精细化的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体系医学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不仅仅是外在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内在精神的塑造,因此应充分调动医学专业教师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思结合”、“体悟结合”,促进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根据人文素质培养特点,结合学校的具体状况,改革教师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将人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精神塑造相结合。具体方法有:理论学习法。医学专业教师主要通过理论学习来提高其人文知识和教育理论水平。具体通过参加人文专题讲座及培训班、外出学习及参会等方式,加强其医学人文、教育理论方法、医患沟通、医学伦理学等知识的学习。讨论启悟法。组织各类教师进行人文专题讨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改革、师德师风、教学方法、医患关系、医患权利义务等专题讨论,通过讨论中多方思想的碰撞,促进医学专业教师对人文素质的领悟。参与体验法。加强教师的人文实践,一方面,组织专业教师定期到临床见习、参与临床活动,切身体验医学为人的本质。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精神的意识和行为,用人文思想来理解、运用教材,用人文方法进行教研活动,以人文情怀对待学生。通过这样的参与与体验,将人文知识逐渐内化形成教师的人文素质,又外化成高超的人文化教育能力。构建精细化的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培养的校园环境体系良好的环境对教师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形成了人文传统,才会有深邃的人文精神,校园才会成为教师提高人文素质的殿堂。营造医学院校浓厚的人文环境氛围具体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打造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在建设硬环境时,突出人文特色,在校园景观建设中增加文化品位和艺术含量,营造学校高雅的文化环境。二是,营造校园精神文化环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人文讲座、学术交流,营造校园人文氛围;树立优良的学风、教风、医风和校风,尤其要积极建设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以具有浓郁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提示、激励、感染教师。三是,完善校园制度文化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医学院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教师工作和学习制度;大力开展学术道德、医德、师德教育,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总之,这三种人文环境相互影响,共同显现医学院校校园环境的个性与品质,构成富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人文氛围。

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文学教育;青少年;人文素养;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59-04

人文素养,是在人文知识、人文方法、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氛围化育下形成的个人人格、气质、修养,是由一个人的学识、才能、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人格追求等多种因素综合生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体现。人文素养是与科学素养相对而言的人的基本素质。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青少年的人文素养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盛。

但是,以实际情况而言,当下青少年的人文素养、文学素养普遍不高。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自1992年我国宣布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中国进入急剧变革和加速发展的转型时期。以经济体制转轨为基础的中国社会转型,不仅是工业和经济领域的转型,即从农业国向工业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而且是一场广泛的社会领域的转型,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形态及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等正在发生全面、深刻的变革。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一方面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出现了负面效应,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环境恶化、贫富分化、心理疾患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文素养的下降。以青少年而言,受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良思想、风气影响,一些青少年迷恋金钱,贪图物质享受,沉醉于感官刺激;同时,由于现代社会经济主义与工具理性主义的泛滥,还由于单纯强调专业化的实用主义教育所造成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对人文精神及其与之有关的文学艺术和文学艺术教育造成了巨大冲击;再加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在不断侵蚀文学的领地,挤缩着文学读者群,特别是由于近年来大众传媒所存在的娱乐化、媚俗乃至低俗风气影响,文学艺术教育受到空前严重的削弱,导致青少年的人文素养较低,滋生了诸如价值混乱、道德失范、缺乏责任、理想消解、精神萎靡、漠视生命、违法犯罪等比较严重的现象。

人文素质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危及到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都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培育、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滋养。特别是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加速期,如果不重视培育理性和谐的理念和精神,不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稳定”。[1]因此,如何加强青少年文学素质教育,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在我国出生率下降,人口红利面临枯竭,并且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农村留守未成年子女激增的大背景下,怎样有效培养我国青少年的文学素质,以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为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后备建设者,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素养有多种路径,但通过文学教育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素养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文学作为人学,作为文化的集中体现,它包含着人的全部生命要素,具有娱情悦性、育美启智、锻造品德、增长知识、促进交流、讽谏教化、建构人心的多重复合效能,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般滋润着读者的心灵,对人的影响是深入、长久和全面的。因此,文学承担着丰富青少年精神世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塑造健全高尚的人格、提升青少年精神境界的崇高使命。

通过文学教育培养青少年人文素养的主导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观念,提升文学素质教育的层次。文学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的精神家园,尽管它具有增长知识、讽谏教化、锻造品德、开发思维的功能,但它最终关注的是人的精神,使人获得精神的支持,得到心灵的自由和解放,给人提供的是终极关怀。因此,搞好文学素质教育必须更新观念,全面、深入认识文学教育的价值和作用。文学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完整地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使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完美的生命,都能自由全面地发展。那种把文学艺术教育视作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等同于文学艺术知识传授和技艺训练的狭隘的功利化的认识和做法,弱化了文学艺术的价值和功用,是十分短视和有害的。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1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范例(3篇)

    - 阅0

    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范文篇1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在企业的各种财务活动中,因受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而使得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的收益产生一定.....

    宏观经济知识范例(3篇)

    - 阅0

    宏观经济知识范文篇1【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创新《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庞大体系的重要分支,以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与失业、通胀、经济.....

    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看法(整理2篇)

    阅:1

    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看法范文篇1关键词:社会保障立法思考一、引言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整理2篇)

    阅:0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范文篇1关键词:动物学实验教学创新体系动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

    中医馆医疗废物处理方案(整理2篇)

    阅:1

    中医馆医疗废物处理方案范文篇1一、主要工作情况:(一)、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环保统一监督管理职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