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整理2篇)
来源:
新医改范文篇1
10月14日,几经波折的新医改“意见稿”开始公开征集意见,这份名为《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一经公布便备受指责,公众的普遍看法是“看不懂”。“看不懂”有两层含义,一是写法过于“专业”,形同八股文。二是目的不明确,不具备可行性。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卫生部专家委员孙东东解释说,这份文件的标题是“意见”,而不是“方案”,要认认真真的去研究还是可以理解的。在专家视野中,《意见稿》被概括为“四梁八柱”。“四梁”指的是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八柱”指的是医疗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价格形成机制、监管机制、科技和人才保障、信息系统、法律制度。
医改方案几易其稿,各界褒贬不一,争论不绝于耳。老百姓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煎熬中盼来的《意见稿》又是如此晦涩难懂,医改如何让老百姓受益?医改到底改什么,医改的重点在哪?
基本医疗:十年未变的目标
从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到现在《意见稿》的公布,十年来医改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全民基本医疗,只是提法尽相同。在1997的医改方案中,其目标是“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国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而此次公布的《意见稿》的目标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可以看出,时隔十年,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医疗卫生改革的目标依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
目标可以宏观,解决方案必须具体可行。由于《意见稿》没有破解医疗改革中遇到的难题,更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甚至存在相互矛盾之处,所以被公众称为是一个“看不懂”的医改方案。
其实,在专家眼里,新医改方案并非很难理解。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卫生部专家委员孙东东认为,《意见稿》的核心是“一个目标,四大体系和八个支撑。”一个目标是深化医疗、医药卫生改革的总体目标,这个目标的关键词是“基本医疗”。但是这四个字虽然关键却没有新意,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曾在博客中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一直是我们在探索和追求的,而我们离总目标的距离并没有明显拉近。有些设想已经在过去的20年一直在实践。新方案如何实施,还需要在试点之后给予总结和完善才能全面铺开……“新方案没有兴奋点”。
“不管是意见还是方案,宏观的原则太多,没有给出明确的思路很难让老百姓明白,更难让地方政府执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刘国恩表示,医改方案总是笼统地说“我们既政府也要市场,既要效率也要公平,既要‘补供方’也要‘补需方’,其实很多方面是不可能并存的。”
“看病难”要从社区破题
对于新医改方案,老百姓不只是“看不懂”,还有更多的“不信任”。《北京议事厅》联合搜狐网做的调查中,有63.75%的人认为《意见稿》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毫无疑问,新医改要从当前十分严峻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人手,遗憾的是,这些焦点问题在《意见稿》中没有针对性的回应。以前不同版本的医改方案中,都提到过发展社区医疗,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此次《意见稿》也提到“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可是为什么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门庭冷落呢?
卫生部专家委员孙东东在北京市范围内做过调查:“说句良心话,看病难不难?难!难在三甲医院。北京很多城区的二级医院,上午十点以后就没什么人了,更不要说社区医院了。病人都往三甲医院跑,看病能不难吗?”
老百姓舍近求远,越过社区医院,跑到三甲医院去,不是他们兜里钱多专挑贵的地方去,而是三甲医院有好医生、好设备、好技术。优质医疗资源没有留在社区,《意见稿》也没有提出可行的方案,光靠一个口号就想实现“小病不出社区”的分流作用怎么可能呢。老百姓习惯了看病最大化,先往“大庙”跑,“大庙的和尚会念经。”
由于资源配置等各方面原因,短时间内社区医院很难完善起来。孙东东教授曾经提出一个方案,就是“三甲医院‘带’社区”,让三甲医院的医生“沉”下去,实行三甲医院和二级医院相互转诊。比如,患者在北医三院做了手术,做完手术后可以到中关村医院休养,然后再回社区医院定期检查,让三甲医院的医生定期查访。这样就能把病人留在社区了。
看病贵“病”不在医院
“看病难,难在三甲医院,看病贵,贵在买药,医生的劳动并不贵。一个药品从出厂到病人手里,往往要涨十几倍。这个利润多被中间商拿走了,如果医疗体制改革把焦点放在如何压低医院的成本上,让医院赔钱运行是不可行的。”刘国恩说。
此外,医院的公益性需要承担许多义务,比如在救灾的时候,医院必须毫无保留地救治患者,但如果政府拨款不能如实到账,医院就要承担这笔费用。而且,现在几乎每个医院都会有一些拖欠费用的患者,恶意欠费行为也时有发生,尤其是急诊。这些开销都要由医院来背负。如果新方案在补偿医院方面仅仅盯着药品,试图通过药事费等“结构调整”来弥补医药分开的话,百姓可能就成了医院补偿的提供者。
目前,我国药品80%是由医院卖出去的,因此,医疗体制中的种种矛盾都集中爆发在医院中,但它不是最关键的,它是医疗产业链中下游的表现形式,如果不改上游体制,只谈医药分家,会把现在的医疗服务体制彻底毁掉。刘国恩认为,医院的管理,医疗设备包括购运行是市场经济,提供服务又要求按计划经济,这是违反价值规律的。
因此,解决“看病贵”难题不能从压低医院成本下手,要从体制上寻求突破。孙东东教授开出的“药方”是“从产权制度解决医疗管理体制问题”,他主张“保小放大”,政府主导一些基本医疗保障的医疗机构,高端医院要进入市场,把协和、北大、人民这样的大医院放出去,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肯定会比现在还要好。
医保是重中之重
《北京议事厅》联合搜狐网的调查显示,在“您对医改方案哪部分比较满意(可多选)”的问卷中,23%的人选择了“加快建设医疗保险全覆盖”,这在五个选项中比例是比较高的。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听也认为,在《意见稿》的“四梁八柱”中,最能看懂、最具体的亮点是“医疗保障体系”一项。《意见稿》的具体表述是,“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看病贵就是一次支付的费用很高,有了医疗保险就可以分摊这笔费用,至少能够在短期内得到缓解。随着筹资水平的提高、保障水平的提高,看病吃药的大部分费用由医保机构来付,看病就不再贵了。顾昕称,全民医保是非常重要的,是改革的突破口。
新医改范文篇2
1.1调查对象
对武汉市设置有医学专业的高等院校按部属公办院校、省属公办院校和独立学院进行分层,每层随机抽取l所院校,每所院校在各栋学生宿舍楼的所有楼层中随机抽取20个楼层,每个楼层再随机抽取2-3个寝室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总数为600人。
1.2调查方法和内容
调查对象在调查员的指导下采用自填方式完成问卷。与此同时,每所院校选取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半结构访谈。调查员和访谈员在调查开始前经过统一培训。本次调查收回问卷600份,有效率为100%:获得半结构访谈15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医疗保障认知状况、医疗保障评价状况。
1.3统计学分析
调查问卷采用EpiData3.0软件编制程序进行双录入并进行核对;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主要方法为描述性统计、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
2结果及分析
2.1基本情况
600名在校大学生中,一年级占28.5%,二年级占27.5%,三年级占27.2%,四年级及以上占16.8%;医科占35.2%,非医科占64.8%;男生占47.7%,女生占52.3%;来自于城镇的占39.7%,来自于农村的占60.3%。此次调查以在校大学生人数居于全国前列的武汉市作为样本地区,所获得的样本对于在校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2医疗保障认知状况
2.2.1享有城镇居民医保和商业医保知晓情况。自在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政策正式实施以来,3所院校均从2010年开始通过报到环节的制度设计将新入学的在校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保的覆盖范围,因此,3所院校的所有一年级学生均已享有城镇居民医保。与此同时,3所院校一直通过报到环节的制度设计将新入学的在校大学生纳入商业医保的覆盖范围,因此,3所院校的所有在校大学生均已享有商业医保。此次调查,171名一年级学生中,知晓自己享有城镇居民医保的为85人(49.7%);600名在校大学生中,知晓自己享有商业医保的为129人(21.5%)。可见,该群体对自身医疗保障状况的知晓情况不容乐观。
2.2.2城镇居民医保政策知晓情况。600名学生中,表示知晓城镇居民医保政策的为69人(11.5%)。该群体在对自己享有的医疗保险类型都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对于各种医疗保险的深层次信息的知晓情况更不容乐观,甚至对其医疗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城镇居民医保政策的知晓率也极低。组间知晓率比较显示,医科与非医科的学生对于城镇居民医保政策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由于医科学生所学专业与医保存在一定的关联,在医保信息的掌握上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2.3医疗保障评价状况
2.3.1商业医保理赔评价情况。经历过商业医保理赔的47名学生中,评价为“很不满意”的占14.9%,“较不满意”的占19.1%,“一般”的占53.2%,。‘较满意”的占10.6%,“很满意”的占2.1%。可见,该群体对商业医保的满意程度不高。学生认为商业医保应该改进的主要方面为“简化报销程序”,占75.6%;“缩短报销时间”,占66.7%;“降低自付比例”,占55.6%;“扩大药品和服务项目报销范围”,占55.6%。
2.3.2现有医疗保障待遇整体评价情况。当前,部、省属公办院校在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障体系主要由城镇居民医保、商业医疗保险和公费医疗构成,而独立学院在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障体系则主要由城镇居民医保和商业医疗保险构成。部、省属公办院校相对于独立学院,其在校大学生除可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和商业医疗保险外,还享有公费医疗待遇。此次调查显示,通过入学报到环节的制度设计,3所院校所有在校大学生均已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同时,3所院校所有一年级在校大学生均已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此外,3所院校部分有意愿的高年级学生也已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此次调查中,大学生对现有医疗保障待遇的整体评价,由调查对象依据满意程度自低向高分5个档次进行评分,最低为1分,最高为5分。600名大学生中,对现有医疗保障待遇满意程度的平均评分为2.85±0。84分,评分的得分率为57.0%。组间满意程度平均评分比较显示,不同院校、医科与非医科的在校大学生对于现有医疗保障待遇满意程度平均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类院校中,独立院校学生对现有医疗保障待遇满意程度的平均评分最低,主要原因可能是该类院校学生由于缺乏公费医疗等相关经费的补助,门诊的医疗保障待遇依然较低。医科学生较非医科学生对现有医疗保障待遇满意程度的平均评分高,可能与所学专业有关,他们对医疗保障更为了解。
3讨论和建议
3.1在校大学生群体对医疗保障的认知状况欠佳,应进一步加强相关信息的宣传工作该群体对医疗保障认知的不足将对其参加和使用相关医疗保险产生影响。虽然在校大学生医疗保障的体系和政策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在校大学生,其能力对于掌握这种复杂程度的信息并不困难。此种状况的形成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①高等院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于组织该群体参加相关医疗保险较为重视,但对于该群体的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如不少院校将参保费用和学费等一并收取而没有提供相关参保凭证,致使很多大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购买了医疗保险乜。②由于该群体正处于健康状况好、疾病负担轻的阶段,对于医疗保障方面的信息平时关注和收集不够,只有部分同学在发生较大疾病、意外,面临较重经济负担时才予以重视。因此,建议高等院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等在新生报到入学时通过发放宣传折页、提供现场咨询、签订保险合同等方式传播相关医疗保险的信息,力争使学生及家长在大学开始阶段就对此有所了解;此外,还应通过召开培训会议、建设专门网站、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宣传医疗保障方面的知识,非医科学生应成为宣传工作的重点对象。与此同时,在校大学生亦应树立科学的医疗保障观念,自觉提高健康风险意识和健康投资意识,这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新医改方案(收集5篇)
- 阅5新医改方案篇1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新医改;问题;改进策略2009年1月,国务院通过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之后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医改制度,并且,.....
新医改(收集5篇)
- 阅1新医改篇1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千呼万唤方出台的新医改方案出台百日未能维新,推进状况不尽人如意:配套方案迟迟难以出台;医院试点只见楼梯响不见人影现;打破以药养医局面的细节共识.....
新医改方案(整理2篇)
阅:0新医改方案范文篇1【关键词】医院;岗前培训【中图分类号】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
新医改(整理2篇)
阅:0新医改范文篇110月14日,几经波折的新医改“意见稿”开始公开征集意见,这份名为《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
国内旅游市场特点(整理2篇)
阅:0国内旅游市场特点范文篇1从目前旅游企业发展现状和前景来看,企业的营销战略已成为影响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