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站年终总结(整理2篇)

来源:

社区卫生服务站年终总结范文篇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和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提高新农合门诊统筹报销待遇并加快推进总额预算管理的意见》(皖卫农〔2011〕29号),根据2012年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的提高和基金总量的增长幅度,结合我区2011年门诊统筹总额预算运行的实际情况,继续通过建立“总额预算、分期支付、绩效考核”的基金有效使用和激励约束机制、风险防范机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进一步减轻参合人员医药费用负担,提高合作医疗基金效益。

二、总额预算实施范围

我区定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一体化管理乡村卫生服务站的普通门诊(不包括慢性病门诊)。

以下情况不纳入总额预算管理:1、2012年新开展合作医疗业务的村卫生服务站;2、未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的村卫生服务站;3、未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省补充药品规定的;4、未开展门诊直报的村卫生服务站;5、其他暂不适合开展总额预算管理的情形。

三、门诊统筹基金构成与报销标准

(一)当年合作医疗基金总额扣除10%的风险金后,按20%提取门诊统筹基金,分为普通门诊统筹基金、慢性病门诊统筹基金和门诊统筹调节基金。

(二)对一般诊疗费合作医疗每年每人最多支付4次,家庭成员年度门诊报销额及一般诊疗费合作医疗支付次数可以互用。家庭成员一般诊疗费次数用完但年度门诊报销额仍有余额的,合作医疗仅对患者医药费进行支付。同一家庭一天只允许收取一次一般诊疗费。

未执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单位,一般诊疗费预算不予执行。

(三)普通门诊报销比例为40%,单次报销封顶20元(含一般诊疗费),每人年报销封顶额为80元(含4次一般诊疗费)。

四、总额预算支付方式

(一)总额预算。以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2011年7至12月份门诊报销人次为基数,综合考虑辖区参合人口等因素,确定医疗机构门诊预算总额。预算总额以乡镇为单位核算,数据不拆分到村,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包干使用。自费人员不纳入总额预算管理。

(二)测算方法。

乡镇普通门诊统筹基金预算(含一般诊疗费)=乡镇卫生院普通门诊统筹分配基金+村卫生服务站普通门诊统筹分配基金

其中,乡镇卫生院普通门诊统筹分配基金=2011年7月至12月门诊人次×2×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费用×次费调整系数×2012年门诊实际补偿比×就诊率调整系数

村卫生服务站普通门诊统筹分配基金=2011年7月至12月门诊人次×2×村卫生服务站次均门诊费用×2012年门诊实际补偿比×就诊率调整系数

公式注释:

1.次均门诊费用: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费用以2011年7月至12月全区乡镇卫生院平均次均费用(48元),村卫生服务站次均门诊费用以30元核算。

2.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费用调整系数为:2011年次均费用高于48元的,调整系数为0.95,但调整后次均费用不低于48元;2011年次均费用低于48元的,调整系数为1.05,但调整后不得高于48元。

门诊就诊率调整系数:2011年全市乡村门诊就诊率为178%,全区乡村门诊就诊率为203%。就诊率=门诊就诊人次/参合人口数

2011年乡镇卫生院门诊就诊率<203%的,调整系数确定为1.1,门诊就诊率≥203%的,调整系数确定为1.0;

2011年卫生服务站门诊就诊率<178%的,调整系数确定为1.1;介于178%和203%之间的(包括178%),调整系数确定为1.0;就诊率≥203%的,调整系数确定为0.95。

五、预算调整

年终门诊预算人次原则上不予调整。

因爆发传染病或自然灾害等客观因素导致门诊人次明显上升(经评审确无“分解人次”等问题),根据基金承受能力,年终按增加的人次适当追加预算额度;年终门诊人次比预算人次明显减少时,按实有人次核算基金预算额度。

年终门诊实际补偿比高于核定的补偿比,予以追加预算额度;年终实际补偿比低于核定的补偿比,予以扣减预算额度。

无论何种情况的追加预算,都必须保证基金可承受。

六、分期支付

基金预算实行“分期支付、年终结算”。乡镇卫生院负责审核辖区村服务站门诊报销资料和网上信息,并按月汇总本院和辖区村服务站门诊报销资料,次月1日至5日向区合管局申请拨付。区合管局对上报资料进行审核,将不合理费用扣除。如定点医疗机构申报金额小于月度预算额,按审核金额拨付;如审核金额大于月度预算额,则按月度预算额拨付。预算超额部分基金暂不予支付。

七、绩效考核

(一)按《2012年度区合作医疗门诊预算管理考核表》(附件2)内容,对各定点医院合作医疗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随机抽查1-2所服务站进行现场考核,抽查服务站得分作为该乡镇所有服务站考核得分。年终根据考核情况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决算,确定预算超支或结余金额,并实施奖惩。

(二)奖惩方法。

1.考核得分在80分以上(含80分)。如预算结余的,按结余部分的20%追加该医疗机构下年度预算指标;如预算超支,超支部分按7:3,由定点医疗机构和合作医疗基金分担。

2、考核得分在60以上(含60分)至80分。如预算结余,按结余部分的10%追加该医疗机构下年度预算指标;如预算超支,超支部分按8:2,由定点医疗机构和合作医疗基金分担。

3、考核得分在60分以下和发生弄虚作假及套取农合基金行为的。预算结余部分不追加该定点医疗机构下年度预算指标;预算超支部分由该定点医疗机构全额承担。

八、加强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一)落实“一体化管理”。门诊统筹预算指标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分配,不拆分到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本方案的规定,制定本辖区门诊统筹总额预算管理方案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并对辖区服务站指标进行再分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根据服务站业务变化与基金使用情况,对辖区服务站门诊统筹资金预算额进行统筹调剂。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服务站要签订管理协议,明确双方权利、责任和违规处理方式。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不得以预算指标为由,推诿、拒收患者,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支付参合患者的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款,一经发现,视其情节将追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实行“门诊直报”。各定点医疗机构要按规定开展门诊就诊报销一站式结算服务(“门诊直报”),在门诊收费处当场减免参合人员门诊报销款。参合人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前在该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医药费用,只能按门诊费用报销,不得计入住院费用。定点医疗机构要加强有关政策宣传,引导参合人员持二代身份证证就诊、报销。

(三)细化工作措施。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处方、门诊登记表、发票和财务账目四者必须一致;发票上要有当事人签字(指印)确认;发票和电脑中要留有患者有效联系方式;不得虚开、分解或拼凑处方报销;各定点医疗机构次月初将上月门诊报销明细情况在醒目位置公示,对村医及其家庭成员、卫生院职工及其家庭成员在本单位就诊的信息要单独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社区卫生服务站年终总结范文篇2

中心坚持“开拓创新,持续发展”的服务理念,始终走在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前沿。1998年成为上海市首批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单位,2000年成为上海市首批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3年成为上海市全科团队服务新模式的改革试点单位,2006年成为上海市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0年起开始探索实践家庭医生制的服务试点。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上海市文明单位七连冠,2008年成为上海市首家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10月成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以创建促发展,管理效率显著提升

1.1制度建设,规范执业行为

中心以创建为契机,对全中心的各项制度进行了梳理,建立健全标准化制度和职责,从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护患者的权益出发,进一步规范了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1.2结构优化,发挥人才优势

中心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目前已有高级职称的执业医师5人,中级以上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6名,中级以上公共卫生执业医师2名,中级以上注册护士20名。通过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满意度为内容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分配方案,绩效考核的结果与续聘、解聘、晋升和评优相结合。中层干部、中级职称医务人员全部实行竞聘上岗,实现了“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进一步发挥了中、高级人才的主观能动性。

1.3资产管理,提高运行效率

中心在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基础上,加强财务资产管理,做好统筹预算工作。建立固定资产专用登记册和耗材专用账册,并按规定对各项设备进行强检,对于盘盈、盘亏、变质、毁损等情况及时查明原因,根据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处理,实现了耗材和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做到了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并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做到了信息公示,杜绝了乱收费现象。

1.4人文培育,提高职业素养

中心通过建立和完善医德医风管理档案,及时记录每一位职工参与培训和奖惩的情况,动态反映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水平和精神风貌。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中心开辟文化走廊,大力宣扬先进典型,树立道德标杆,进一步激励了医务工作人员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员工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全面提升。

2以创建促创新,服务内涵不断深化

2.1健康管理,提升服务内涵

中心是上海市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点,近年来中心依托信息化手段,逐步建立完善了健康档案信息系统,通过多点采集一档共享,及时掌握了辖区内居民的健康需求。2011年中心调整布局,建立了多功能的健康管理中心,整合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重构社区卫生服务形态。健康管理中心为居民提供包括出诊、家庭病床、家庭责任医师签约、预约门诊等多项内容的健康管理服务;为家庭责任医师提供任务分配,工作提醒、日志安排、报表统计等终端服务,成为家庭医师管理签约居民的电子助手;成为了中心提供家庭医生管理的协调指挥平台。

2.2康复服务,完善服务功能

社区康复作为六位一体的重要功能之一,近3年来中心加大了社区康复的软硬件建设,2011年新扩建的康复科面积达200m2,引进了康复医师及康复治疗师,配合区残联开展了听力筛查、视力筛查和诊断,并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开展了躯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估和训练。同时,中心利用康复器械开展运动治疗、理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等二十余项康复项目,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逐步建立起“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2.3功能整合,发挥中医优势

中心是上海市第一批中医药服务的社区示范点,2011年中心在原有中医馆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医治未病中心,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开展了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通过聘请上级医院名老中医坐堂及技术指导,为中心中医医疗工作的提高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2.4临终关怀,创新服务模式

中心通过十余年的悉心研究,培养了一支临终关怀服务团队,建立了三床联动的服务模式,形成了一整套缓和医疗和安宁护理的适宜技术。中心还制定了临终病人病情评估工具,完善了分层管理、全程照料的服务流程,培育了多支志愿者队伍。2008年中心注册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社区临终关怀科,完成了卫生部《临终关怀准入标准及规范研究》的课题研究,临终关怀科也发展成为集全程照料、宣传协调、系统管理、学术研究、志愿者培训为一体的一级科室。提高了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肯定。

3以创建促提高,社会满意度不断攀升

3.1改善服务环境,提供人性化服务

对照创建标准,不断改善就医环境,中心将科室标识、标牌进行了统一更新,使标识、标牌更加规范、清晰明了。中心从尊重患者隐私着手,对一人一诊室、康复治疗室、中医诊疗室、病区等服务场所添置了轨道式遮隔帘,移动屏风等遮隔措施;挂号、收费、药房、检验等科室设立了开放式服务窗口,环境整洁、温馨;新增盲文导向、无障碍坡道、残疾人扶手、洗手池等无障碍设施,为社区弱势群体的就诊开辟了“绿色通道”;中心通过触摸屏、网站、滚动信息屏、公示栏等向居民公开各项服务内容,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和公益,提供了人性化服务。

3.2优化服务流程,提供规范化服务

中心一直注重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并逐步加大了信息化利用的程度,通过创建,对中心内部HIS、LIS、PACS系统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实现了区域内以及和三级医院医联平台的检查化验及就诊信息联网;实现了自助挂号,全程一站式收费,化验报告自助打印,专家门诊预约,门诊病区电子病史,电子处方;实现了信息化的居民健康档案服务与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医疗服务管理,并能通过决策系统等信息化手段进行社区卫生统计信息服务和资产成本管理。

创建工作对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软硬件配置得到了改善,机构管理进一步规范,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但对照标准,中心在人员配置以及人才学科建设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医务工作人员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不懈努力。以创建工作为契机,以家庭医生制服务为抓手,依托信息化平台,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社区卫生服务站年终总结(收集5篇)

    - 阅1

    社区卫生服务站年终总结篇1立足“四个到位”、抓好“五项管理”,努力促进合作医疗工作再上新水平——常阴沙合管办20__年度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们常阴沙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站年终总结(收集3篇)

    - 阅1

    社区卫生服务站年终总结范文篇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精神和要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

    大型医疗保障活动方案(整理2篇)

    阅:0

    大型医疗保障活动方案范文篇1(正文)**镇人民政府2****年**月26日**镇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方案为认真贯....

    社区卫生服务站年终总结(整理2篇)

    阅:0

    社区卫生服务站年终总结范文篇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和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

    企业医疗服务方案(整理2篇)

    阅:0

    企业医疗服务方案范文篇1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